中原网讯(郑州融媒记者 李娜 武建玲 覃岩峰 张倩 徐刚领 袁帅 石闯)短发、笑起来会害羞、一口地道的周口话,眼前的她干练、成熟,这是一张被百姓熟知的面孔——最美乡村女教师、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劳模——荣誉等身的这位“80后”女孩,以她的认真、执着、奉献,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和太多的感动。
而今,在春意盎然的北京,她肩负着更大的责任,每天查阅资料、参加会议、调查研究、提议案建议……她是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周口市东新区许湾乡李灵希望小学的校长——李灵。
“我就是基层百姓,就要为百姓说话”
乡音不改,热忱依旧。
在河南大厦,记者见到李灵的时候,她一张口,似乎就回到了十年前的那个夏天——2009年暑假,刚刚27岁的李灵骑着三轮车在郑州走街转巷,烈日炎炎下的她皮肤黝黑、头发因为出汗而变成一缕缕。
正值最好的青春年华,却付诸于酷暑,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收集一些书籍。
接受采访时候的李灵,淳朴而真诚。她的故事通过《郑州晚报》的报道而家喻户晓,一时间,成千上万的爱心市民要送书籍给希望小学、捐款给这所坐落于周口许湾乡的学校。
而那张在酷暑下咬着牙拖着三轮车向前走的照片,定格了那个不一般的夏天——李灵和她所坚守的希望小学最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李灵和那所当时只有300名学生的希望小学的命运,从此也转了一个弯。
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纷至沓来,希望小学的孩子们终于不缺书看了,还有了自己的图书室;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不约而至,最美乡村女教师、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劳模……各种名誉给了李灵肯定及赞誉。
一晃十年。
李灵从默默无闻的乡村女教师,变成了当下这位落落大方的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变了,只是一张口,那淳朴的周口话语中,恍惚回到了当年。
“十年了,我还是当年的那个李灵”
时间是最好的验金石。
从2009年到2018年,从27岁到36岁,李灵走过了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芳华时代。
这十年,是与乡村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十年,孩子们的学校变大了、学生变多了、教室变漂亮了;这十年,是李灵在新时代中快速成长的十年,荣誉加身,她也从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变成了希望小学的一张名片。
“我专门印了新名片,送给你,这是我发出的第一张名片。”李灵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递给记者,后面写着“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形象大使,cctv200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
2010年2月,李灵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评选组委会授予李灵的颁奖词是: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
李灵还先后被评为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CCTV2009年度“三农”人物、2009年度十大责任公民、感动中原十大人物、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新中国成立60周年河南省优秀“三农”人物、温暖2009“河南十大爱心人物”、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个人、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第三届河南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
“十年了,我还是当年那个李灵。”李灵说,在学校,暑假期间,她依然会自己动手为桌椅刷油漆、和泥修补学校的院墙和厕所。
“就是为了省点钱,钱要用在刀刃上——我们每个月的初六,都会买大蛋糕,给当月生日的孩子过集体生日;我们还在学校门口建了一个小小的文化广场,让百姓也能看到孩子们的文艺演出……”
如今的李灵希望小学,已经从当初的小小一隅建成了一座18个班级的教学楼和一所三层的幼儿园,总计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还建设了一栋可以容纳400多名学生住宿的宿舍楼。
如今的李灵,依然是忙碌在学校各个角落,为孩子们操劳的那个乡村教师。
“要让更多孩子受到更好教育”
梦想在前,使命在肩。
如果说成为“名人”对李灵有什么意义的话,能帮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应该是最为明显的。
随着爱心书籍的陆续到来,2010年3月,李灵希望小学成立了爱心图书中转站,把人们捐助的图书通过图书中转站送到农村更多的孩子们的手中。
在李灵的主张下,西华县黄桥乡留守小学、封丘县潘店镇小学、南阳卧龙区的叶寨小学、夏邑县业庙希望小学、商水县白寺的春天小学、西华杜岗小学等30多所乡村小学结盟建立了爱心图书室。
她还在周口组织成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服务中心,现在已经在全国各地发展志愿者146人,近几年,在李灵的带动和号召下帮扶贫困的留守孩子2800多人。
同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带着孩子去看望孤寡老人,教孩子敬老孝老,为老人洗头洗脚;学校至今还有十多名孤儿,一切上学费用都全免;组织摄影爱好者,为农村70岁老人拍照片;给环卫工人买1000多套防护口罩……
似乎她在哪里,爱心就在哪里……
“我是新代表,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为了来开全国两会,李灵特意剪了短发,“这样看起来干练点。”李灵笑起来,嘴角有浅浅的酒窝,随即她又严肃地说:“人大代表的责任重大,我是一名新当选的代表,我感觉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从得知自己当选为全国代表之后,李灵便开始收集各种资料。“代表有什么责任和义务,怎么提议案建议,如何履职尽责……这些以前只有在电视上才看到的工作内容,如今成了我工作的一部分。人们选举我当代表,是对我最大的信任和肯定,我必须学好学透相关知识,尽职履责,当合格的代表。”
就在河南大厦李灵的房间内,堆着厚厚的资料,她还时不时通过电话咨询老代表相关问题。“履职第一年,啥都是新鲜的,”说着,李灵特意摆正了胸前的红色人大代表证,“我深知,我来自基层百姓,我要为百姓发声,同时学习大会精神,回去了给乡亲们讲讲大会盛况、传达大会精神。”
“我希望乡村教育越办越好”
执着和努力,2008年,李灵以这样的形象为人所熟知。
十年后,她的执着努力依旧。
正是有千尺之台始于垒土的坚持,当初300人的希望小学如今有了786名孩子;正是有重信践诺不屈不挠的执着,从当初孩子们没书看,到现在建立起了“爱心图书中转站”,图书可以供十多个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共同阅览;正是有深植厚培立根固本的努力,从希望小学走出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学子……
这一切的背后,有李灵初心不忘的深耕细作。
“我希望农村教育越来越好。”李灵说,她深深知道,上学读书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讲有多么重要,“读书是最好的‘捷径’,它让人知礼仪、懂道理,甚至能改变家庭的命运,让家庭脱贫致富。”在她所在的许湾乡,她见多了因为受到良好教育而让家庭生活越来越富裕的例子,“读书、上学,尤其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太重要了。”而这,也是当初李灵毕业后办希望小学的初衷。
“今年,我想提的建议是和乡村教育相关的。”李灵说,近年来,在保证高考公平,尤其是提高农村生进重点大学的比例方面,政府已经做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应该认识到,如果不从根本上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增加农村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就无法给更多乡村学生改变命运的机会。
李灵建议
政府发展教育的重要职责是促进公平,要缩小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要有城市学校一样的师资待遇,乡村环境本就艰苦,如果待遇还低的话,很难留住人才;
同时,应推进教师评价从行政主导转为专业同行评价,基础教育从升学教育模式到自主办学转变。
对于乡村教育来说,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同样重要,他们的任务不是维持乡村基本的义务教育,而是要能给所有乡村学生和城市一样的教育。
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围绕升学转。要提高乡村教育质量,让每个农村学生有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机会,一要靠增加对乡村教育的投入,二要靠教育改革,两者同步推进,才能起到“精准发力”之效。
李灵还希望,传统文化可以走进乡村校园,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希望都可以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链接
“是郑州晚报帮助了我帮助了孩子们”
郑州晚报与全国人大代表李灵的十年渊源
2009年夏天,郑州,烁玉流金。
27岁的李灵只身来到郑州,陪同她的,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这位扎着马尾辫的姑娘每天走街转巷,只为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收一些课外书。
她的故事被《郑州晚报》记者辛晓青发现后,几经辗转找到了李灵,进行了采访,并来到周口东新区许湾乡实地采访,先后推出近百篇相关报道。
2018年春天,北京,春和景明。
36岁的李灵第一次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踏入河南大厦,一楼入口处“郑州融媒体中心”几个大字赫然在目。她忙不迭地走进,看到记者辛晓青后,两个人冲上前深深拥抱。
2009年到2018年。十年,李灵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十年,郑州报业集团不断融合创新,刷新了领域内一个个纪录——这是属于她们共同的十年,这是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十年。
“是郑州晚报帮助了我”
3月清晨的北京,霞映长空,长安街旁,玉兰已悄然绽放。
坐在河南大厦的人大代表房间里,李灵和记者忍不住聊起了当年——
2002年,李灵从淮阳师范毕业后,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进城找好工作,而是留在家乡,办了一所希望小学。学校里,留守儿童占了一大半。家庭困难的孩子,学费杂费都是全免的。
“我们一开始学校条件特别差,孩子们都没有看过课外书,教室也很破。”
“那时候给孩子们讲故事,他们都特别爱听,我们讲的故事就是孩子们想象中的世界。但是孩子们家里条件差,学校也没有钱给孩子办图书室,所以,我就想着去城市里收一些书回来,丰富孩子的阅读。”于是,趁着放暑假,李灵向爸爸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姨妈家,借了一辆破旧三轮车后,开始收购有用的旧教辅和儿童读物。
在赤日炎炎的盛夏,郑州大街小巷,这个衣着朴素的女孩,边嚼着干粮,边奋力蹬着三轮车,专门收购小学教辅图书,而且给出的价钱也比一般“破烂王”高得多。
这个场景,被爱心市民发现并发到了网络上。《郑州晚报》的记者看到这条信息后,几经波折,联系到了李灵,并为她的故事而动容,于是,上百篇新闻报道从多方面讲述了李灵和她希望小学的故事。
报道见报后,成千上万的爱心人士开始和李灵联系,数万包书籍“飞”到了这所位于中原的小小校园。
“我们的图书室很快就建立起来了,当看到图书室的时候,孩子们特别开心。那一瞬间,你不知道我有多高兴。”
“我对《郑州晚报》非常有感情,我经常说,如果没有晚报,就没有我的今天。是郑州晚报的记者发现了我,帮助了我,并把我和学校孩子的情况报道了出来,我们才得到更多的帮助,学校才得以维持下去,孩子们才有了更好的学习条件。”
咬了咬嘴唇,李灵接着说:“也是因为《郑州晚报》的系列报道引来社会各界关注,这些关注和帮助给了我一种力量,让我坚持下去,让我不要放弃。”
“希望小学就是要给更多孩子以希望”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爱心如春风,有一种力量,可传承、可传递、可蔓延。
获得了诸多奖项的李灵,并没有太多的活跃于媒体上,而是又一转身,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
而今的李灵希望小学,开设了11个班级,现有687名学生,21名老师。学校里,8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学校生源覆盖周边乡村10公里,受益乡村达30个;目前学校已建一座18个班级的教学楼和一所三层的幼儿园,总计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建设有一栋容纳400多名学生住宿的宿舍楼。
不仅如此,李灵还和以前一样,走村串户,坚决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去教育的机会,精准帮扶到每一个适龄孩子得到应该的教育。
顺势而为,与时偕行。
李灵还把爱心播撒到了更为广阔的方面:构建“河南爱心助学网”,搭建服务平台,传播慈善理念,此举将惠及河南全省希望学校的学生;作为“萌芽100”活动形象代言人,力争在全国捐建100所图书室,服务农村及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她还有个愿望,就是能够建立一个“李灵关爱留守儿童基金”。李灵说,如果愿望能够实现,就可以帮助更多的农村贫困孩子建图书室,同时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
“这是一名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
3月的北京,春的暖意,蕴含盎然生机。
在河南大厦见到李灵,时任《郑州晚报》记者,现任中原网执行总编的辛晓青久久难以平静:“2009年到2018年,整整十年,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呢?在这十年里,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发现、纪录并见证了李灵的一路成长与蜕变。这是一份报纸与一位普通百姓的渊源,这也是我职业生涯中值得铭记的十年。”
回忆起2009年的6月,辛晓青说:“那个夏天特别热,有一天我接到一条新闻热线,市民爆料有位年轻姑娘在郑州街头专收适合小学生看的课外书。我觉得这背后应该有故事,就想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辛晓青回忆说,当时关于李灵的新闻线索特别少,只有年轻女性、三轮车、课外书、周口淮阳这四个关键词。“于是我和淮阳县委宣传部联系,几经周折才找到李灵的电话。”
冒着酷暑,辛晓青和李灵有了一次次的见面。为了更加深入的挖掘李灵身后的故事,辛晓青和同事还专门去了位于淮阳的希望小学实地采访。
“十年前,希望小学条件很差,我们费了很大周折才看到一块石头上写着快要掉色的‘希望小学’四个字。”回忆起第一次去学校现场,孩子们简陋的条件依然让辛晓青感慨不已。
听到这里,李灵掏出手机,让辛晓青看现在新校园的照片:绿树成荫、教室明亮、图书馆藏书丰富……
“太好了,看到李灵和希望小学现在都越来越好,我内心感慨特别多,开心、骄傲……。我觉得,李灵做了一位教育者应该做的事,而我也做了一位新闻工作者该做的事。”
“弘扬正能量,我们一直在路上”
征程万里,初心如磐。
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从来就不缺乏正能量的传承,从来就不缺少善文化的传播。
作为郑州的主流媒体,郑州报业集团统筹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等媒体不忘初心,持续发现、发掘、报道推出李灵、洪战辉、李剑英、胡佩兰、陇海大院、王宽家等多位“感动中国”人物……一个个由郑州报业集团发现并挖掘报道出来的“小人物”在新时代绽放着让人感动的人性光辉,感动中原,感动中国。
心中若有爱,脚下有力量。
正如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王宽所说:感谢这片充满大爱的土地,感谢这个有责任感的媒体。相信在大爱郑州这片土地上,在郑州报业集团这样有爱心有责任媒体的支持帮助下,郑州这座大爱之城,必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更多的温暖。
李灵与郑州报业集团的结缘,已有十年。
这份报纸与这片热土的结缘,与共和国同龄——
温情,温暖;
向上,向善!
时间,会永远铭记属于爱心的故事与辉煌;
时间,正深情凝视属于我们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