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个转变”——推进质量强市战略 我们在行动 质量服务业篇
【我市服务业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考察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三个转变”重要论述。
五年来,郑州市始终坚持把质量工作作为重要战略来抓,将质量工作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紧紧围绕“三区一群”战略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从自主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入手,积极践行“三个转变”,交出一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
推出 “落实‘三个转变’——推进质量强市战略 我们在行动”系列报道之“质量服务业篇”。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发展不断提速,2018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5510亿元、增长8%左右。我市旅游、卫生健康、物流、口岸等部门立足行业,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郑州旅游形象更加丰富
据市旅游局统计,2018年郑州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1.1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300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3.6%和14.3%,旅游经济保持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2018年初,郑州成功举办2018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共邀请到28个国家94个城市的市长、国内37个旅游城市市长参会,分别与7个国外旅游城市签订了《合作协议书》,签约总金额195亿元。
为加快推进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市旅游局出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奖励暂行办法》等一揽子政策文件,激发了各县(市、区)旅游企业转型发展的积极性。当年,少林寺、中原福塔等5家景区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新增郑州园博园、银基国际旅游区等两家4A级景区,新郑市“好想你”红枣小镇、新密市豫西抗日纪念园等两家3A级景区。新密市米村镇、中牟县雁鸣湖镇成功创建省级旅游特色生态示范镇,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等3个村成功创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中牟县雁鸣蟹岛等成功创建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新密岐黄小镇养生园被省旅游局、省中医药管理局评为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市旅游局严抓旅游安全工作,组织开展“利剑行动”、旅游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放管服”改革、旅行社和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旅游行业信用体系、旅游标准化建设,4家单位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登封市通过全国标准化示范县中期评估,郑州市旅游协会成功入围全国第二批团体标准化试点单位,中牟县、江南春温泉酒店、方特欢乐世界通过全省第三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中期评估。
旅游公共服务方面,市旅游局宣传营销持续发力,积极开展旅游推广交流活动,将郑州的旅游形象推向神州内外;智慧旅游建设稳步推进,嵩山少林景区、方特欢乐世界被评为“二钻级智慧景区”,长寿山景区被评为“一钻级智慧景区”;郑州东站和郑州站的两处旅游咨询服务点正式运行;“厕所革命”持续推进,新建改建旅游厕所218座,超额完成年度指标任务。同时,积极探索推广“景区带村”的旅游扶贫模式,积极支持贫困山区旅游项目上档升级。
市民就医环境不断优化
人民健康是社会进步之基、全面小康之要、生活幸福之本。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人民健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郑州市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稳步推进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
从市卫健委了解到,近年来全市综合医改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收支结构明显改善。逐步推进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次均费用明显降低;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市域药品价格同比平均下降11.20%、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同比平均下降12.91%;医联体建设拓展深化,家庭医生智能化签约全面开展,依托手机客户端,为全省乃至周边省份的患者提供在线签约、预约、咨询、健康管理、慢病随访等服务。
为完善基本公卫服务,市卫健委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项目量化标准指导意见(试行)》,在全市推广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当量法”绩效考核模式。目前,立项市属医疗卫生重点项目20个,其中在建项目9个,前期项目11个,累计完成投资20.36亿元。全市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811.4万余份,0~6岁儿童、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均高于国家标准。同时,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及健康老龄化工作日趋完善,受到群众好评。
同时,市卫健委出台《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持续实施“七免一减”健康扶贫措施。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2.36万人,累计减免金额1072万元。实现了“三个100%、两个90%”: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每个贫困村100%拥有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0%覆盖所有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和县域内就诊率均在90%以上。大病集中救治127人,救治率100%。
目前,郑州市逐步建立健康管理指导中心、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健康管理办公室“三级健康管理网络”,从健康教育到就医就诊,从婴幼疫苗到老年福利,从城乡医疗到应急保障,为群众提供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郑州市坚持提质增能,不断加强人才学科建设,积极对外交流合作,扎实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疑难重症收治覆盖率达78.08%、核心技术开展覆盖率达76.98%,均超过国家标准(70%)。
去年,全市卫生系统扎实开展“提升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深化年活动,设立医务社工部门、设置健康教育显示屏、聘请“行风监督员”,开展“健康食堂”“卫生厕所”“暖心热水”专项行动,统一规范卫生间、饮水、淋浴等设施设备,群众就医舒适度明显提升。
现代物流体系更加完善
郑州作为全国的交通枢纽,近年来紧紧围绕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总目标,以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郑州特色物流、培育市场主体、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为重点,积极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全市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据市口岸办统计,去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780亿元,增长9 %。2018年,新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2733.47万人次,同比增长12.49%,其中,出入境人员171.46万人次,同比增长33.04%;货邮吞吐量51.49万吨,同比增长2.43%。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752列,货值32.36亿美元。在中欧班列欧洲线路稳定开行的基础上,新开通中亚线路和东盟线路。2018年2月,郑州国际物流园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目前,郑州市已有省级示范物流园区5个,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3个。
为持续推进特色物流转型,市口岸办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提档升级快递物流、创新发展电商物流、发展壮大口岸物流,取得良好成效。
目前,全市冷库库容300万立方米,冷藏车辆5050辆,果蔬、肉类、水产品、速冻食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24%、45%、46%、38%。郑州国际陆港、鲜易供应链、华夏易通、双汇等入选全国冷链物流百强。去年1~11月,全市快递业务量60016.77万件,业务收入67.54亿元,分别增长35.85%和30.26%;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6505亿元,增长19%,跨境电商交易额80.97亿美元,增长24.4%。跨境电商综试区、EWTO核心功能集聚区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去年1~12月,肉类指定口岸郑州查验区进口3.50万吨,货值11215.35万美元,分别增长22.45%,52.94%;邮政国际邮件转运口岸进出口量5400万件,增长59%;进境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进口897.52吨,货值902.24万美元,分别增长31.42%,45.70%。铁路口岸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加快推进,郑州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常态运营。郑州已成为功能性口岸多、种类全的内陆城市。
一年来,市口岸办持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新增5A级物流企业1家(河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4A级物流企业11家。目前,全市共有A级物流企业81家,其中,5A级6家,4A级35家。同时,本地物流企业实力也不断增强。2018年3月底,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21家企业为2017年度郑州市总部企业,其中郑州德邦物流有限公司、河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华润河南医药有限公司、河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四家总部企业入选。
2018年,32个省市级重点物流项目计划总投资365.8亿元,其中2018年度投资目标115.6亿元,全年顺利完成省市重点物流项目投资120多亿元。
2018年底,郑州发布《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就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做出具体部署。其中明确提出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河南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等8个国家级、国际物流园区等15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到2020年,力争培育出30个以上知名服务品牌。
本报记者 聂春洁 汪 辉 通讯员 杨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