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广府粤菜以“会吃”、食材新鲜闻名,素有“食在广州”的美誉。如何保证广州这座超大城市市民的饮食安全,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头等大事。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中,我市以破解大城市食品监管难题为出发点,以有效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为落脚点,坚持党政同责、高位推动,市委书记对创建工作专门作出批示,市长亲自担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我市加大创建工作投入,在过去三年投入11亿元打造“食得放心”城市的基础上,今年再投入食品安全工作经费3亿多元,其中市财政追加安排6674.7万元、作为市级创建工作专项经费,专门给每个区安排了200万元的创建工作补助经费。创建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食品抽检合格率稳中有升,市民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逐步提升。下面重点就广州市在食用农产品监管和网络订餐监管方面的做法做以下介绍: 一、“把源头、抓重点、广覆盖” 强化食用农产品“关键点控制” 食用农产品是食品生产加工、餐饮经营的主要原料,直接关系到市民的餐桌安全。在食用农产品监管上,我市从源头把关、在批发市场重点监测、在农贸市场全面自检,“三管齐下”做好食用农产品的“关键点控制”。 一是把好食用农产品源头关。对本地产食用农产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完善和推广可追溯手段应用,建设了蔬菜产地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生猪屠宰肉品质量安全追溯及管理系统等。对输入型食用农产品,主动与省内外上游农产品基地及监管部门签订合作协议,把好外地食材入市关口,如与江西省、湖南省签订了生猪供穗协议,与宁夏中卫签订了菜心、牛羊肉监管协议等。 二是推动重点市场监测工作。选取160家大型批发市场、重点农贸市场进行重点扶持,投入2700多万元,为重点市场检测室更新自检设备配置、补充试剂耗材以及购买第三方技术服务。在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开展“肉、菜、鱼”天天快检并公示检验结果,探索推行以“市场开办方自检为主、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指导为辅、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配合监管部门实施监督”的快检新模式,通过“财力支持+技术辅导+行政监督”的运作方式,支持、指导和规范重点市场的自检工作,既提高了市场自检工作的准确性,又确保了市场开办方落实主体责任的主动性和常态化,重点市场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广泛落实自检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强力推行市场(超市)自检工作,力求通过市场(超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示范作用带动小吃店、食杂店等其他经营单位的监管。依托专业技术机构对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肉菜市场、大中型超市及农产品连锁店的开办者与有关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宣贯及快检技能、系统应用与设备操作等专题培训,对食用农产品的经营主体基本做到了全覆盖。目前,全市范围内已有700多家市场(超市)按要求落实自检工作,覆盖率达90%以上,有效保障了市民的“菜篮子”安全。 二、“立规矩,严监管,推共治”探索网络订餐新业态监管 网络订餐是近年来互联网经济催生的新兴产业,凭借资本优势、选择多元、消费体验丰富等特点迅猛发展,但也容易引发平台准入管理混乱、食品安全难以保证等问题。在对网络订餐监管中,我市疏堵结合,扩大公众参与,引导网络订餐新业态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平台和入网者主体责任。开展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备案登记工作,核实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情况。举办多期“网络食品安全宣贯会暨诚信经营承诺书签字仪式”,对存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及时约谈,通报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督促平台整改并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整改情况。要求第三方平台向监管部门及时提供新入网经营者信息,监管部门同时向第三方平台通报违法经营者数据,要求第三方平台严格执行对入网者的审查公示制度,实施对入网者的日常管理。 二是线上线下协调联动严格监管。建立互联网电子取证实验室,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设互联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处,设置专职岗位进行线上监测。对全市14000多家网络订餐线下实体店开展“地毯式”核查,发现违法违规的网络订餐店一律进行下线处理。结合线上监测分析情况和新闻舆情热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对违法经营的网络订餐线下实体店进行坚决查处,并依法向社会公开相关行政处罚信息。 三是推动共治引导健康发展。组织广州电视台等十多家本地媒体通过走基层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我市网络订餐的基本情况和整治成效进行客观深入报道,减少猜测和谣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政协委员、媒体、第三方平台、律师、餐饮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代表参加的“打造网络订餐放心食品,路有多远——‘坐下来谈一谈’公众论坛”,全方位分析网络订餐的存在问题、管理难点和监管举措,发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上下齐努力,社会同参与,依法重惩治”的倡议,形成良好的社会共治氛围。 下一步,广州市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安办“双安双创”现场会及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积极创新举措、破解监管难题,使市民切身感受到创建工作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