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潍坊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用市场倒逼食品生产经营者,坚持“发挥市场机制、推动社会共治”的“让市场管市场”食安治理方向,围绕“破难题、闯路子、探模式、建机制、求实效”,探索了一条“党政综治、部门合治、行业自治、业态整治、社会共治”五治并举的食安共治之路。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水平不断提高,食安工作在全市科学发展考核中的比重达到6%,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大幅提升。全国人大来潍坊视察调研时,认为我市“‘让市场管市场’的脉向定位符合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方向”,并指示潍坊“要继续引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新风尚”。现将潍坊市在开展市场快检和科普宣教方面的做法做以下介绍:
一、实行“快检托管”,让开放的快检打开市场倒逼的通道
一是大力实施快检全覆盖。坚持“抓中间促两头”,把严控流通环节作为发挥市场机制的关键作用点,既倒逼上游生产源头自律,又为下游餐饮消费环节把住关口。在全市所有大型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大型超市建设了116个快检室,对持有农业部门产地准出证明的食用农产品实施抽检,没有准出证明的进行批批检测。督促快检室利用公示栏、LED电子屏等方式,及时就地公开摊位号、样品编号、检品名称、检测数据、是否合格等快检结果信息。大力推进快检室网络视频直播,将快检室与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平台联网,对快检实现实时监控、网络直播、检测结果网上公示,消费者通过上网查询,就能监看快检室运行情况、查看检测结果。此外,我市还在镇街、农业基地、学校食堂及大型餐饮单位建设了快检室,对食用农产品进行快检普筛把关;在乡镇配备了流动检测车,“上午赶集、下午进地”,开展果蔬快检。在此基础上,通过快检结果的大数据分析,找出问题产品区域、品种风险点,及时预警把控,提高了监管的针对性。二是积极探索快检托管新模式。为解决快检室起初自检不主动、人员不专业、公信度不高等问题,创新实施了“政府主导并购买部分服务,市场开办者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驻”的快检模式。每天批发车辆进入市场时,快检人员先抽样,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销售。市场开办者与经营业户依据协议,对检出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快检复检或实验室复检,仍不合格的进行就地封存销毁。通过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实现了快检室有效良性运转。据统计,潍坊南下河市场快检室托管以来,由原来每天检测不足40批次猛增到现在的230批次左右,共抽检各类食用农产品72766批次,将检出的358批次不合格产品全部予以销毁。与托管之初相比,该市场的蔬菜和肉类合格率分别提高了1个和2个百分点。目前,流通环节快检的效能已有效传导到了种养殖环节,很多种养殖业户主动送检产品,以防产品进入市场后抽检不合格而遭受损失。三是以“小窗口”撬动“大监管”。在快检室为消费者开设免费检测窗口,实施“你送我检、政府买单”,让每一位消费者成为监督者,让经营者时刻感受到每位消费者都有可能送检的监督压力,并主动向上游传导压力,倒逼生产经营源头自律,实现了“小窗口”撬动“大监管”的倍增效应。
二、开展“双四宣教”,让食安常识引导消费者“用脚投票”
针对长期以来公众食品安全常识匮乏、参与意识淡薄和主动性不强等共性问题,大力实施食安科普工程,开展“空中四条线”和每个村居“地上四个一”的“双四”宣教新模式,深入宣传食安常识,培养明白的消费者。“空中四条线”,以网络、电视、咨询电话、广播喇叭为载体,在政务网站和电视台开辟食安常识宣教专栏;设立食品安全热线咨询电话;统一制作宣传磁带,利用村居有线播音喇叭,由专人按计划定期广播食安常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常识,让农村喇叭为食品安全再响起来。每个村居的“地上四个一”,以一条宣传街、一个文化大院、一个公示栏和一张服务卡为阵地。一是将一条主要街道开辟为食安常识宣传街,在街道两侧墙壁张贴不少于30块的版面,图文并茂地介绍食安常识和食品生产经营违规处罚条款等法规常识;二是依托现有村居文化大院,增加食安科普宣传内容,开设食安讲堂;三是设置一个食品安全公示栏,公示本村居食品生产经营及种养殖情况,公示本村居食安责任网格信息、生产经营业户食安动态信息和举报奖励电话等,居民发现问题,随时监督举报;四是统一印发包括食安监管部门职责、咨询热线和举报奖励电话等内容的便民卡,便于居民了解和参与食安监督工作。通过创新开展“双四”宣教,实现“空中地上”立体发声,把食安常识推送到每一个村居,送进千家万户,极大提高了公众辨假识假能力和参与监督的主动性。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决策部署,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继续依托市场机制推进社会共治,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五治并举”治理模式,全力抓好电视直播“阳光厨房”、食品生产企业赋码追溯等各项监管机制措施在基层的深入落实,全面提升食安综合治理水平,切实维护百姓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