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在刘月宁的独奏音乐会上,她与匈牙利钦巴龙演奏家鲍罗格 · 卡尔曼合奏《索特马尔舞曲》。资料图
坚定文化自信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十九大开幕的当天,我刚刚结束了在美国的巡演。当天,我就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报告中关于中外人文交流的内容让我印象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还说,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对此,我深有感触。我发现,中国文化要想真正“走出去”“走得好”,除了要对本民族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充分的自信心,也要尊重、包容外国文化,做到兼收并蓄。在印度探访音乐大师时,我亲身经历了被本土大师从质疑到认可、再到合作的过程,兼收并蓄和彼此尊重成就了完美的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还在报告中提到,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音乐是最好的载体之一。扬琴是 4000多年前起源于中东的外来乐器,今天 20多个国家还有这件乐器。所以在我看来,借助扬琴走上世界的音乐舞台,跟同宗不同体系的各种乐器进行深度的交流,就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传播中国音乐文化的生动实践。
我们在环境动荡的克什米尔地区,将中国音乐带给当地的人民,用音乐抚慰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共鸣。我体会到,通过音乐,人类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汇聚在一起,这也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传播。
刘月宁将中国扬琴带入克什米尔地区。资料图
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在哥本哈根,我见证了全球第一所音乐孔子学院如何成为辐射欧洲的中国音乐文化名片。这既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使然,更是中国文化软实力上升的体现!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强起来”的路上,我们更要有信心,要用世界的眼光、视野和胸怀担当起文化传播责任,与世界人民分享中华文化的精髓。
由中央音乐学院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合作建立的全球第一所音乐孔子学院在哥本哈根揭牌成立。资料图
以音乐为桥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力量推动 “一带一路 ”建设
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民心相通,需要文化相通。
音乐是美妙的世界语言,不需要翻译就能营造出一种让不同国家与文化背景的人们感到彼此亲近、愉悦而和谐的氛围,具有一种“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力量,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具有独特作用。扬琴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它本身就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使者。
十九大之后,我们计划将扬琴带进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用音乐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将中国声音传到更多的地方。
中美“新丝路探索者”乐队巡演。资料图
要贯彻十九大报告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精神,我还准备探索更多新的艺术表演形式,比如我与几名美国音乐家组建了“新丝路探索者”乐队,将中美民乐与爵士乐结合,创造出一种中西交融的艺术表演形式,计划在中美两国合作更多演出。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扬琴为纽带,用创新的形式继续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和音乐融合。
我还将更多地鼓励留学人员参与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事业,推动更多留学人员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外派丹麦音乐孔子学院的志愿者教师。
总之,践行十九大精神,就是要将这些生动实践融合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以音乐为桥,用音乐感动人心,用旋律促进世界对中国多角度、多侧面的理解,为打造充满活力的当代中国文化形象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