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陈女士没想到,60岁的父亲竟是以这样孤独、悲伤的方式告别人世——3月11日23时许,陈女士接到警方通知,老人的遗体在青岛东海中路一处海滩被找到,法医鉴定死亡原因是“自溺”。老人的裤兜里有一封遗书,称被保健品营销公司“骗了”,承诺的到国外旅游也没有兑现。(3月29日《中国青年报》)
毋庸讳言,在保健品市场繁荣发展的背后充斥着各种乱象,从消费者投诉来看,老年群体正在成为保健品欺诈的重要对象。商家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培训班,以赠品为诱惑,吸引一些老年消费者到现场听课,大肆吹嘘其产品功效和疗效,引诱听课的老年人高价买其产品。
有的老年人上当是因为过于迷信其功效,但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并非相信保健品有神效,而是被推销员的温情所征服。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快,“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人精神孤独、感情饥渴等问题日渐严重,一些不法分子看准了软肋,采取“跪地营销”“以情动人”,通过和老人套近乎骗取信任的手法实施骗销,往往事半功倍。对于一个独处的老人来说,突然从天上掉下一个亲闺女,不仅甜滋滋的叫老妈老爸,还帮助干家务,还不心甘情愿往外掏钱啊。
在各类骗销情节中,老年人是容易攻陷的群体。正如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所言,老年人渴望被关怀、惧怕孤独,一些非法营销人员利用老人心理上的空缺,通过精神慰藉等手段引诱他们购买产品。一些推销员一上门就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帮老人做家务、陪聊,对于风烛残年中的孤独者来说,谁能抵得住这般“亲情攻势”。广东一位老人4年花20万买保健品,自己坦言,就是“因为寂寞,又有钱,希望有人多陪陪自己”。
保健品的暴利不是靠技术和质量,而是靠巧舌如簧。
老年人的诈骗预防需要全社会力量参与。随着社会节奏的变快,能够守在老人身边的子女越来越少了,子女即便守在老人身边,能够分出充分精力照顾老人的也不多。在很多情形下,不是儿女不愿意尽孝,的确是自顾不暇。在这样的背景下,老人靠谁来照顾,只有社会老年事业肩负起这项重担。
可诈骗的空间,反诈骗者不去占领,诈骗分子必然去占领。在反馈式家庭养老向接力式社会养老过渡的特殊时期,一味埋怨老人无能或诈骗分子太可恶,恐怕是无济于事的。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的体制机制,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老年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充实起来,不失为一条减少上当受骗可选路径。
当然,从经营许可关、日常监管关、消费安全关等方面对保健食品加大监管的力度是治理乱象之首选,但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网络,把老年人全部覆盖进来,诈骗分子就没了可乘之机。只是,这个过程不可能靠社会自发的来完成。(张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