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干部容错机制”成为“网开一面”
近期,石家庄、长沙、廊坊等多地出台规定,明确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可以容错免责的情形。作为一项鼓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政策,去年以来,多省份开始探索干部队伍中的“容错机制”。那么,官员在工作中的哪些差错可“免责”?“网开一面”该由谁说了算?(2017年3月23中国新闻网)
近日,有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包括石家庄、长沙、廊坊等,多个省份开始探索公务员队伍中的“容错机制”,列出免责清单,鼓励干部干事创业。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更何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很多工作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挫折,犯错误是难免的。如果领导干部在工作探索中一有失误,就给与严厉问责,甚至丢掉“乌纱帽”,势必会打击他们尝试改革创新的积极性。特别是近年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常态,一些干部甚至为了不犯错误,而不作为、慢作为,在改革创新路上畏首畏尾,不敢担当,宁愿少做事只要不出事,平平安安混日子。
“干部容错机制”是我党干部队伍建设的一次重要尝试,是治理干部“庸懒散浮拖”的一剂良药。一直以来,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错误思想都在各级干部队伍中有着一定的市场,干部争做“太平馆”,因为‘怕出事’而懒政怠政。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如何提供制度保障,营造“敢闯敢试”的改革氛围受到舆论关切。从这可以看出,在涉险滩、啃“硬骨头”的今天,为了鼓励领导干部敢担当,勇挑重担,出台干部“容错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这对打消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轻装上阵,敢想敢干,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如何有效的运用容错机制,发挥其真正的实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要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对干部的工作对与错,成功与失败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认定,什么样的错误可以免责,什么样的错误必须追责,需要有明确的规定,划出清晰的界限。同时,将“容错免责”的内容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完全置于人民和舆论的监督之下,让群众公正评判,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达到营造鼓励创新、宽容挫折、容忍失败的氛围的目的。
地各地怎么推进“干部容错机制”的过程中,也要清楚明白地告诉广大党员干部,容错不是“护短”,更不是随意“免责”。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哪些错误可以宽容,哪些责任可以免除,哪些问题可以既往不咎,这些都需要结合地方实际,充分吸纳民意,出台具体的操作细则和免责条款。否则就可能给一些党员干部空子可钻,四川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他们在规定中就强调,可予容错免责的行为,是干部在主观上出于公心、担当尽责,客观上由于不可抗力、难以预见等因素,未达到预期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的行为或失误。
“容错机制”不是一个框,不能把党员干部什么的错误都往里面“装”,更不能异化为对党员干部“网开一面”的借口,使纪律的权威性受到挑战。才能保证干部容错机制有效发挥实效,为能干事、想干事的官员解除后顾之忧。(文/诗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