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讯 当前,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事业蓬勃发展。日趋利好的扶持政策、不断成熟的创业孵化平台、不断深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等有力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我国89.9%的在校大学生考虑过创业,18.2%的学生有强烈的创业意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即将走上创新创业之路。但由于对政策了解不够、市场信息匮乏、知识能力欠缺、实践经验不足等因素,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面临许多困惑和阻碍,迫切需要导师的指导和帮助。教育部提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但是,调查发现,某经济发达省份共有108所高校开设了创业课程,导师总数仅有3000多人,师生比例1:1000,正常开课成了难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严重紧缺可见一斑。
师资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推进大学生由“看客”发展为“创客”,重点在教师,难点在教师,出路也在教师。切实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推进我国双创事业深入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关键所在,对于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高校系统化创新创业教育刚刚起步,创新创业导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热情有余,但是专业性、创业历练与企业家精神严重不足,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缺乏有机融合,存在“两张皮”现象。甚至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师以辅导员为主体,难以为大学生提供卓有成效的指导。
2016年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在各地各高校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建设,初步明确了导师选聘条件和入库流程,但是导师管理和指导学生的模式不明确、渠道不丰富、措施不具体,缺少社会各界资源整合,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导师制度,政府牵头,企业、行业、高校联合制定专门的创业导师管理办法,明确创业导师的聘任条件、报酬形式、绩效评价、动态调整、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程序等具体事宜,力求全方位、体系化地发挥创新创业导师的作用。
二、集聚优质共享的创新创业导师资源,依托政府部门,整合社会资源,汇聚政、产、企、学、研、媒等各方力量,融合政策、信息、金融、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建立分行业、分阶段、分地区的创业导师人才库,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
三、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购买创业咨询服务,为创客聘请导师。鼓励创新创业导师在不同高校、众创空间、孵化器良性流动,推动高水平创新创业导师定时定点走进高校开展咨询服务活动;利用网络新媒体建设线上创业咨询平台,在线解答相关疑惑,让大学生足不出户免费获得高水平创业咨询服务。
四、支持高校教师挂职创业历练,鼓励考取创业咨询导师资质,将创新创业教育业绩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在薪资待遇、职称评定、项目申报等方面优先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