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武汉、郑州、成都如何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武汉篇

2017-03-09 10:11:10来源:中原网
字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专业的学生参观光谷未来科技城,并与“马蹄莲”合影。长江日报记者 任勇 摄

两江交汇,构成武汉独特的三镇格局,俯瞰两江,月湖桥、江汉一桥、晴川桥、天兴洲长江大桥、二七长江大桥、长江二桥、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映入眼帘 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

中原网讯 从国家战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等,都以武汉为聚焦中心,而中部崛起需要一个增长极。

武汉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以武汉为中心,周边大概1000公里,北到北京、东到上海、南到广州、西到成都、重庆,都在1000公里之内,这些地方都是中国经济的主战场。在长江和京广大动脉的交叉点上,天然地位只有武汉。

武汉如何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产业升级

两个月前,代表我国存储芯片进行全球竞争的长江存储公司,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动工。在那之前一个月,工信部与湖北省签订合作框架,自动驾驶“智慧小镇”在武汉开发区落地。在“经济寒冬”论调不断的2016年冬日,武汉新兴产业“热力喷涌”,引人注目:我国首个商用量子通信城域网在汉布局,建设8年的光谷生物城企业总收入迈过千亿大关,中央媒体“中国制造2025调研行”聚焦武汉。武汉被舆论称为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

深化改革

以改革创新为例,我市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新型城镇化试点等国家战略,在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城乡统筹、政府管理等领域先行先试,努力使改革创新成为推动跨越发展的根本动力。

中坚力量

在武汉,为城市提供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中坚力量,当属以东湖高新区、武汉开发区等为主要代表的几个功能区,它们不仅坚守工业倍增主战场,更咬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前沿。据初步统计,东湖高新区最近5年来,引进100亿元以上项目5个,50亿元及以上项目14个,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5%,2015年跨越万亿大关。而武汉开发区,作为我国汽车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去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撑起全市1/4,有力充当起武汉市经济增长主引擎。

按照新一届市委的构想,未来武汉将进一步支持新兴支柱产业的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存储器、航天产业、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及产业创新等基地,推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武汉还将超前布局量子通信、人工智能、3D打印、磁浮交通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下一代汽车”、智能家居、大纤维、通用航空等产业。另外,要实现这些构想,就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通过招商引资“一号工程”,重点引进大型央企、中国民企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让武汉成为投资者的天堂。

立足自身,并争取各方支持

实现武汉未来发展,主要还是要立足自身,向内使劲、主动作为,同时恳请国家相关部委给予大力支持。比如按照国家中心城市标准,指导、支持武汉重大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规划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马新强

加快将武汉、郑州 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赋予一座城市的发展使命,体现的是国家的战略布局,也是位于中国城镇体系中最高层级的城市,可以说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是国家经济、产业、科技、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具有引领和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作用,同时也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对外门户和示范区域。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要体现经济上的带动辐射作用,肩负着长江中上游和黄河上游生态修复的重担,更要承担起建设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示范作用,以及城市修复和生态修复试点的样板作用。就武汉而言,武汉位于长江流域的龙身,承担长江流域重要水道,如果武汉沿江的生态遭到破坏将极大威胁我国的生态安全和环境调节功能。

郑州同样也是这个道理,郑州地处黄河流域关键位置,距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区很近,生态保护非常重要。如今,北京、成都、上海、西安等中心城市都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污染问题,生态本底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是特大中心城市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武汉、郑州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武汉、郑州等生态本底资源丰富,政府部门要以对城市负责的态度,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加快将武汉、郑州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明确武汉、郑州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空间格局,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全域空间开发格局。

武汉国家级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实力最为雄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沉淀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成果,郑州和武汉以及之前的国家中心城市相比,短板显然在科技、人才方面,尤其是高端人才,武汉拥有一批蜚声中外的院士专家。两个城市可以扬长避短、互联联动,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携手并进。

前不久,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考察团到访华工科技,双方围绕产业对接、深度合作进行了友好会谈,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华工科技在人才、技术、产业方面的优势,将公司激光智能装备等产业与郑州市工业充分对接,协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共同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众环海华会计师事务所总裁、主任会计师 石文先

借力国家中心城市的政策势能 实现三个城市“1+1+1>3”

“国家中心城市”是一个具有突破性、革命性的理念。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党中央着眼于中国现实和未来发展需要,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等发展全要素出发,按照“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得出的全新发展成果。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时期中国国情、世界方向的深刻把握,代表着党治国理政最高水平和全新思考。

“国家中心城市”既是转变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一味良药,也是指引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全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不同地区之间发展的均衡,最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梦。

武汉、郑州、成都同时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也同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性城市。这些城市在所在省市行政区划内本身都是“网红”城市,自带“IP”,具有很强的辐射和引领功能。如何借力国家中心城市的政策势能,实现三个城市之间“1+1+1>3”的命题,不仅是三城自身发展的时代命题,更是党中央赋予的时代重任。

就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而言,各城互有所长,各有春秋。武汉“九省通衢”,具有明显的交通优势,已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双轴交会的黄金交会点。武汉同时还是传统的科教大省,世界有影响力的高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多,现代经济发展必备的高端人才资源丰富,具有竞争力和可产业化的科技项目储备殷实。同时,武汉还是国家自贸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上拥有先行先试的主动权。武汉光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形成世界级的光电子、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这些都是武汉已经拥有的实力。

成都是西南战略要塞和桥头堡,拥有丰沃的自然资源和相对完善的工业布局。郑州近些年发展迅猛,无论城市规模还是经济实力都表现出了极大潜力。但三城之间并没有表现出很好的产业协同度。自为体系、“单兵作战”的成分更重些。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这些国家级赋能,远没有达到最佳匹配效应。

充分释放国家中心城市的政策红利,三城联袂决不能是短期的“应景之作”,必须以开放的胸怀,以“恒久远”的想法,“好高”但又不“骛远”,通过不同城市之间的资源互补,实现携手并进的最终目的。

要实现协同共振,必须在发展环境、产业制度、利益分配上实现均等、趋同;必须通过实打实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具有开创性的创新集成发展空间,聚合发展动能。

一是要强化区域政策协调。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优势,达成平等、开放,具有互联互通性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大力促进城市之间的人文和经济交流。

二是要营造“共生”发展格局。各城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良好的互补优势。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程度,营造良好的“共生”格局。

三是共同打造优势产业项目。各城应共同打造一批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产业项目,不断增强城市之间的融合程度。如充分利用湖北科技优势,打造“武汉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技术转移集聚区”,形成长江经济带资本和人才聚合高地,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