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环境质量改善“负重前行”——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回应重污染天气热点话题
新华社记者高敬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重污染天气已持续数日。环境保护部6日晚间举行新闻发布会,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回应了重污染天气相关热点话题。
直视问题:全年好转但冬季改善有限
环保部和一些地方环保部门近期发布了2016年的空气质量数据,结果显示多数地区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以京津冀为例,2016年全年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8%,与2013年相比下降三成左右。但入冬以来,全国多个地区已发生多次大面积、长时间重污染天气。
监测数据和人们的感觉相差甚远,不免让一些人产生疑问:污染治理的措施管不管用?
“我们环境质量改善速度并不慢。说明我们大气治理的方向是正确的、措施是管用的。”陈吉宁说,“但现在的问题是冬季空气污染改善的幅度非常小甚至没有什么改善。”
他表示,我国的环境质量改善是在“负重前行”。所谓“重”,就是要在高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下改善,加快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但排放量后面是“偏重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非绿色的生活方式”。
据他介绍,京津冀及周边6省市国土面积只占7.2%,却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单位国土面积排放强度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
此外,京津冀及周边还有大量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的化工产业。燃煤机组占全国27%,机动车保有量占全国28%,特别是重型车保有量接近30%。
“这么重的负担,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大量聚集、燃煤燃油集中排放、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是地区大量排放的原因,也是改善的难点。”他指出,大气治理必然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2013年以来,冬季气象条件总体不利。这个冬天延续厄尔尼诺气候异常的影响,尤其是北方地区冷空气不活跃,强度弱,风速小,温度明显偏高。这种气象条件一方面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另一方面有助于PM2.5二次生成,加剧污染严重程度。
“我们不能因为一两次重污染天气就失去信心,既要打好攻坚战也要打好持久战。”陈吉宁说。
多管齐下:6方面强化冬季污染治理
陈吉宁说,冬季之前措施都是管用的,但现在看来,到冬季之后治理措施还不够。环保部最近正在研究提出更有效的措施,更有针对性解决好这段时间的冬季污染问题。
“京津冀的问题从长线看,还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问题,必须进行较大调整。”他说,“还要解决冬季供暖带来的污染问题,控制冬季新增污染物排放。”
陈吉宁指出,北方供暖有三个问题:一是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率较低;二是燃煤锅炉环保设施跟不上、装备水平低,单位排放是大电厂的十几倍,如果安装高效的脱硫脱硝设施,许多企业无力承受;三是农村散煤问题,京津冀散煤占全国总量20%,一吨散煤是电厂排放的10倍以上。
他表示,冬季污染治理涉及多部门合作,将从6各方面强化冬季大气污染治理:
——全面加大燃煤锅炉取缔力度,改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燃气供暖、电供暖等方式淘汰分散小锅炉,20万人口以上县城都要实现热电联产,今年底淘汰京津冀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
——积极推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散煤治理,今年10月底前,京津冀地区荣乌高速以北、京昆高速以东近1万平方公里区域的“禁煤区”不能再烧散煤;
——加强工业企业冬季错峰生产力度,通过工业企业采暖期减少生产,抵消供暖等新增污染排放量,尤其是京津冀传输通道城市企业的错峰生产力度还要加大;
——提高行业排放标准,加强排污许可管理,严格依法对违规排污企业实施停产整治;
——依托科技手段和网格化监管,加大排查、整治“小散乱污”企业力度;
——强化对高排放车辆的监管,严格管控重型柴油车及高频使用的出租车污染物排放,加快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
此外,陈吉宁指出,机动车污染在大中城市中表现明显。要建立环保达标监查,建立环境保护召回制度等方式,管住新增机动车排放;通过提高在线监测能力等方式,降低在用车辆排放;同时推动油品升级,提高铁路运输比例等方式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
不靠蛮干:提高环境治理科学系统性
此次重污染过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东北、陕西、四川甚至广东的部分城市也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尤其是西安、渭南等地方污染问题突出。广东从2000年左右开始治理工作,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已经连续两年达标。但今年极端气候影响下,有些城市也出现重污染天气。
“总体上全国是在改进,但个别地区环境污染程度不降反升。我们正在评估,分析到底主要是极端气候天气的影响,还是治理不力造成的。”陈吉宁表示。
“这个冬天雾霾是全球性的,印度、伊朗、韩国、英国、法国等地这段时间也出现持续污染。”他介绍,全球性气候不正常,冷空气去了北美,暖空气留在亚欧大陆。广东部分城市污染天气也跟极端气候有关。
但陈吉宁也指出,对每一个污染不降反升的城市都要采取措施,通过约谈等方式落实地方政府责任。
去年12月以来的两次重污染过程中,一些城市出现长时间“爆表”。这些城市的应急预案是否科学到位,该如何加强?
他说,重污染天气预警要依法启动,这些地区确实要加大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力度。启动什么级别预警由地方政府来决定,环保部会按照启动级别对各地进行督查。
他介绍,督查发现地方应急预案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针对性不强,地方采取的措施不见得非常有效,有的甚至有“一刀切”问题,科技支撑能力也不够;二是预案的落实不实,环保部要加强督查,一旦发现要“顶格处置”,长时间“爆表”的地区还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目前,环保部正在对“2+18”(即北京、天津、河北及周边省份的18个城市)城市的重污染应急预案进行评估,以进一步提高预案的针对性。
应对重污染天气过程中,有些地方采取的一些措施引起社会争议。对此,陈吉宁表示:“环保治理从来都不是靠蛮干解决的,必须科学有序,社会代价才会小,才能够知道措施有效性如何。”
他说,环境污染治理要科学化、系统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环境治理需要多种措施配合,需要地区联防联控。同时还要依法行事,不能任性。从管理要环境质量,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有的地方由于能力问题等原因,采取了一些和民生相冲突的极端措施。我们希望这些地区能把功夫用在平时,更有序地更好地解决我们面临的污染问题。”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