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中原网>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注册登录

【网络媒体走转改】吕仁礼:投身革命为家 血雨腥风彰显长征精神(组图)

2016-10-15 16:45:00来源:中国甘肃网
字号  

  初秋姗姗走来,秋日的阳光俯瞰着大地,一段段长征故事在新时代下谱写着壮美的篇章。回顾长征路上,讲述吕仁礼少将与甘肃的长征故事。

资料图:1961年,吕仁礼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宰牦牛救200人

  吕仁礼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1930年7月,14岁的吕仁礼与几个小伙伴为了解决“肚子”问题参加了红军,在红30军11师33团1营1连当了通信员,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红小鬼”,两年后当上了排长。后来被33团团长程世才看中,当了团部的通信班长,还到李先念的30军当警卫班长。1933年下半年,在红四方面军的红军大学学习了半年后,在33军99师297团1营1连当了政治指导员,1934年底,被提升为该团3营营长。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由于张国焘闹分裂,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不得不穿越草地向南行进。开始,吕仁礼所在的营有近300人,由于生活补给十分困难,吃饭、穿衣都成问题,饥饿、寒冷、疾病时时威胁着红军官兵的生命,加上开小差的,等二过草地与红二方面军会师时,全营只剩下200人。当时,他们的会师地点在川西的上包座,大家饿慌了,红二方面军给他们每个营送了一头牦牛,第一顿大家实在无法控制,一顿吃了一大半,想到后面的日子,每个人都咬着牙关,每顿只吃一点点。就这样,一直吃了两天多,最后,把所有的剩骨头都熬成汤,吃喝得干干净净,就这样一头牦牛救了200人的性命。

  高台战役劫后余生

  七十多年前发生在河西走廊上的那场战争,在党史军史上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页。其中红五军在高台覆灭,早已成为历史,然而高台3000多名英烈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历史丰碑,却永世屹立在人们的记忆里。

  1936年底,21800多名西路军经过大小数十次激烈战斗,放弃了在甘肃永昌、山丹建立根据地的战略设想,以五军为前锋,继续向西进发。1937年1月1日凌晨4时许,五军军长董振堂和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三十九团、四十五团、骑兵团(辖三个连)、特务团(辖三个连)2800人,一举攻占高台县城。守敌1400余人全部投降,800多民团中不愿回家的300多人被红军收编,组建为抗日义勇军。

  正当高台人民在欢庆翻身解放的日子里,马家军之马彪、马禄、韩起功等率四个骑、步旅又三个团及民团二万余人,于1月12日包围了高台县城。敌人另以兵力切断了五军与临泽红军的联系,并以一部兵力钳制倪家营子地区的红军主力。这次将要开始的血战,是西路军挺进河西走廊与马家军进行的第二次决战。高台城墙是个大土围子,上部较窄,仅能并排行走两个人。城墙只有单人射孔,很难组织火力,且不易隐蔽。因连日作战,守城红军的人力和弹药均遭到很大消耗,形势越来越严重。如果死守下去,可能全军覆没。军长董振堂深知处境的险恶,便命令骑兵团团长吕仁礼:“你们立即在北城墙挖一个大洞,准备突围,和临泽部队会合,伺机破敌!”城北是荒原草地,离北山不远,敌人力量比较薄弱,完全可以突围出去,保存有生力量,防止敌人各个攻破。吕仁礼理解董振堂的意图,便带领一个连在城北大佛寺后面的城墙下挖了一个宽三米、高二米的大洞只等军长下令突围。

  这天凌晨4时,正当董振堂组织部队突围的时候,政委黄超派通信员从临泽给高台的董振堂送来一封信。信的大意是:高台是打通国际路线的重要据点,总部命令坚守;如高台失守,当以党纪军纪论处!董振堂看罢黄超的来信,命令:“坚决守住高台!人在高台在,誓与高台共存亡!”他的语气沉重,严肃而又坚定。18日,敌人把西关外民宅院落的墙壁打通了,红军将士冒死抵抗,坚守阵地。19日上午,战况更加危机。董振堂对身边的50多名干部战士庄严地说:“共产党员们,干部们!敌人上来了,为了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我们要血战到底!”20日清晨,敌人倾其全力再次冲上城墙。守城的战士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用最后的手榴弹和石头瓦片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拼斗和厮杀。正在紧张搏斗的时刻,原收编的300多名民团哗变,打开了城门,敌人像恶狼一样冲进了城内。在最后激战中,董振堂牺牲。

  高台沦陷了!高台在战火的燃烧中颤抖!

  在危急时刻,总部曾命令骑兵师增援,但途中被敌包围,几乎全部覆灭。当时任红五军骑兵团团长的吕仁礼头部负了重伤,不省人事,被敌人俘虏。被敌俘虏的同志有100多人,分别被敌人关押在两个小学里,后来又被敌人押送青海。

  在押送青海的过程中,他一直寻找脱离虎口的机会,趁放哨敌兵打盹时,跑了出来,先是遇到了一位汉族老妈妈,给了他粮食和衣服,并且叮咛他要走山路,遇到人就装哑巴。吕仁礼含泪告别了这位可敬的老妈妈,踏上了艰难的东归路。

  白天,吕仁礼沿着山路行走,晚上,随便找个草堆藏身,这样走了七天后,来到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山村,受到一位老喇嘛的细心照顾后,依依不舍告别了这位好人继续前进。

  第三次遇到的是一对土族夫妇,在这两位好心人的照顾下,扮成他们的哑巴儿子才混过敌人的关卡。

资料图:老红军吕仁礼在《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纪念封》上签字

  吕仁礼的永登流落记

  1937年,红西路军挺进河西,经过英勇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兵败。当时任红西路军第五军骑兵团团长的吕仁礼,在激战中头部重伤被俘。不久后,吕仁礼机敏地逃出虎口,流落到永登一带。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他终于养好了伤,几经坎坷后于1938年5月初,他回到了延安,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

  1937年,红西路军挺进河西,在国民党马步芳等部的围追堵截下,经过英勇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溃败了。当时任红西路军第五军骑兵团团长的吕仁礼,在激战中身负重伤,头上被马匪连砍五刀,仆倒在死难战友的尸体堆上,一天后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吕仁礼由于头部重伤被俘,敌人把他关押在青海四十里铺。吕仁礼被俘以后,一直在想自己是共产党员,要坚持革命,就必须想办法逃出虎口。6月,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乘马步芳军队看守疏忽逃了出来,一口气跑出十多里地,这时天已大亮,就一路乞讨要饭,向东而去。

  1938年春,吕仁礼随这伙人从永登县出发,边乞讨,边干农活,在靖远附近渡过了黄河。结果意外地碰到了吕仁礼当营长时的团政委张力雄。两个红五军幸存的老战友相逢,分外激动,听说三岔有八路军办事处,两人合计了一下,决定离开那些河南人,找组织去。三月的一天,他们来到三岔八路军办事处,重新回到党的怀抱,以后又到了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吕仁礼历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大队十队区队长,第三分校二大队一队队长。晋西北军区决死第四纵队三十五团副团长、代团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大队副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军区雁门军区第五军分区三团团长,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独立第五旅十五团团长,第一野战军三军九师二十七团团长。

  解放后,吕仁礼历任第一野战军三军九师副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十五师师长等职。荣获一级红星功勋章、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吕仁礼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历经多年的戎马生涯,吕仁礼随八路军、解放军转战南北,身经百战,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战功。但他一直念念不忘四泉村的人民。

  1952年,吕仁礼被任命为驻永登的人民解放军炮兵某师师长。1958年,部队在皋兰一带挖石膏,吕仁礼师长打听到四泉村就在附近不远时,非常高兴,就乘车来到这个二十多年前流落过的山村,很快找到张明公老哥俩,旧友重逢,千言万语说不尽。

  四泉人民以当地最好的莱肴——手抓羊肉招待了吕仁礼师长。后来,炮兵某师政治部根据吕仁礼师长的指示,先后多次到这个山村为群众放映电影,慰问村民,帮助解决困难。四泉村党支部、村委会逢年过节,杀猪宰羊慰问部队,一直到吕仁礼离任。

资料图:抗日战争时期,吕仁礼在抗大留影

  历尽艰辛:贫困村民倾情相助

  不久后,吕仁礼走到大通河畔,正好碰上准备去永登秦王川赶烟场的两位土族老人,还带着两个孩子,他便请求说:“我是红军战士,因打仗负伤,现在去找失散的部队,大通河上有哨卡,我一个年轻人不好走,想同你们一块渡河。”老人痛快地回答说:“行,今晚你就和我们住在一起明个儿渡河走秦王川,如果哨卡盘问的话,我就说你是我的儿子,是个哑巴。”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一行来到大通河岸边,当敌哨卡的士兵盘问时,吕仁礼装作哑巴,顺利地通过了大通河。走到永登县城,见一群人在马步芳军队的威胁下修筑兰新公路,一打听方知这些人正是红西路军被俘人员。吕仁礼心如刀割,但不敢停留,在北关河滩拾柴烧了些水喝,继续随两位土族老人来到秦王川。

  两位老人帮吕仁礼找零活干,每天可以收一点钱,换点大饼吃。就这样,半个多月过去了,麦收季节到了。当时这个地方的有钱人家是采取按地亩包干的办法,规定每收一亩给多少钱并管饭吃。收麦全凭手拔。吕仁礼因为没有干过这种活,干起来很吃力,每天也拔不了多少麦子,只能混口饭吃。

  秦王川的麦子成熟规律是先南后北,拔麦子也是逐渐由南向北,他于7月份来到秦王川北部的四泉村(今永登上川镇)。四泉村不大,总共还不到十户人家,吕仁礼化名杨戈,给一家小地主干零活,管牲口、放羊、打场等。八月底土族老人一家回青海了,吕仁礼继续留在四泉。在干活时他认识了本村张明公、张万公兄弟。

  张万公是个佃户,忠厚善良,全家三口人,有妻子、女儿。吕仁礼想,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必须说心里话。他就向张氏兄弟说明自己是受伤的红军战士,但没有说明团长身份,并向群众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当地群众抱着同情红军的心理,爱护他,保护他,给他吃好的,干活也不太辛苦,使他心情舒畅地在四泉村度过了四个月。

  11月,从河南上来一批难民有二十多人,是“吃大户”的。这些人到地主老财家要钱要粮,地主老财对他们没有办法,他们在四泉村住了一个多礼拜。吕仁礼这时伤情已愈,也挣了几块白洋,奔延安的路线也打问清楚了,他就跟领头的人说自己也愿意跟他们去,领头人同意了。

  这些人原来准备往西走,吕仁礼向他们解释,他们听了吕仁礼的话,决定一起往回走。在秦王川地区转了三四个月。这伙人经常转移驻地,一般都是选择偏僻的小村子,他们中间年纪相仿的互相称兄道弟拜把子,每次外出时,让老小留下,其余众人随领头人,手持自己制作的假公函,去大户人家要钱要粮,遇到小集镇就把当天要到的粮食倒卖,回来大家共同分用。吕仁礼因是随行的,不分一钱一粮,只是拿个打狗棍子沿途挡狗讨点吃的。

  吕仁礼就这样一路走下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兵团九师副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十五师师长,兰州军区党委委员。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章荣誉。

  上学时,我们常说,胸前的红领巾是用战士的鲜血染成的,正是有了他们才有这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是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是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新时代下谱写长征路上新篇章,而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一路前进!

编辑:赵宁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