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就业、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2016-07-08 17:04:04来源:中原网
字号  

    据统计,在网约车出现前,我国出租车行业整体满足率仅60%左右,每天有2000万人次打不到车。近两年,网约车的出现迅速扭转了这一局面。目前,仅滴滴出行平台上就有注册司机1500万,在全国400个城市提供服务,凭借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匹配调度体系以及领先的规模优势,日完成订单1400多万单,是美国的5倍。

    在出租车发展史上,技术创新一直是重要的推动力。出租车源于18世纪的单马双轮轻便车,直到19世纪变为大型马车,后被汽车取而代之,一直与交通工具的现代化相伴而行。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除传统巡游出租车外,西方国家率先出现了电话预约出租车。电话预约打破了乘客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乘客选择余地较大,政府不再需要通过控制数量和运价管制来保护乘客利益,因此,在欧美等国,电话预约出租车和巡游出租车被纳入两套管理体系。

    在我国,招手即停也并非出租车的初始模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出租车的经营方式为定点候客、乘客到站找车,司机接单载客、完成一单任务后,司机必须回服务点等候下一单活儿,不得中途载客。直到1978年广州春交会期间,才打破了传统的服务方式,出租车进入巡游、招手即停的时代,这是我国出租车行业的第一次变革。我国也有电话预约出租车服务,属于巡游出租车的一项增值服务。近两年出现的网约车服务始于美国,经过本土化,在我国很快普及,这主要是因为网约车在服务上优势明显,冲击了巡游出租车。

    近日发布的《2015—2016移动出行便民服务报告》显示,网约车打车成功率较传统招车提升了50%,顺风车为私家车车主每月节约了30%的用车成本。根据麦肯锡的测算,一辆家用车每次出行的用车成本为45元,乘坐专车出行的价格为20元,顺风车则是专车价格的70%。

    网约车的好处,首先是有效增加了城市出租车供给,缓解了出租车供求矛盾,使市民更加便捷、舒适、省心地出行。一位网约车用户在致交通部的公开信《创新出行市场 保护消费者权益》中,分析了选择网约车的三个原因:服务好;安全有保障;降低了出行成本。网约车平台还缓解了特殊群体的出行难,为出行不便的老人及残疾人群体提供了出行无障碍服务,可以用“安、快、好、省”来概括网约车平台的服务。罗兰贝格近期一份针对专车市场的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专车实际市场规模为77亿元。报告仅统计了专车,还不包括快车、顺风车等约车形态。

    其次,从社会层面来考量,网约车是基于城市租赁汽车、私家车的服务创新,有利于盘活城市存量汽车资源,是典型的分享经济,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网约车严格、高效的管控机制和优质服务,有利于提升整个出租车行业的服务质量。

    第三,从就业来说,网约车成为一些地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缓解了因此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今年初,武钢集团宣布将分流4万名以上员工,现在,滴滴平台上注册的武钢员工就有7000名,其中七成是兼职创收,三成为分流员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6月22日发布《平台经济与新就业形态——中国优步就业促进研究报告(2016)》称,在调查的1.5万多个样本中,26.7%的平台司机在开网约车前为下岗人员,其中相当一部分为 45岁以上大龄就业人口,三分之一人员月收入占其每月总收入75%以上,开网约车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

    网约车通过全程即时监控,更为保障居民出行安全提供了依据。网约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信息高度对称,它是传统出租车的升级而非对立的关系。低价竞争也并非网约车的本质,需要通过市场手段、辅以政府监管,使其回归市场属性。城市出行数据的即时获取和大数据的积累,为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因为通勤的特点,大城市出行带有很强的潮汐性。经济学专家认为,要解决城市出行的潮汐问题,一个重要的办法是打破传统出租车的数量管制。通过市场机制,大量私家车发挥营运车辆的功能,既满足更多人的出行需求,又使市民增加收入。交通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引起广泛争议的关键也在于,对网约车是否要像传统出租车一样管理、私家车是否禁止运营。如果网约车被硬性登记为出租客运,出行领域分享经济的萌芽可能因此被扼杀。

    网约车因其信息透明、可视、可控,使居民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放心。由于平台上积累了大量出行数据,人们对数据安全、个人隐私被泄露的担心大于对路上行驶安全的担心。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和人身安全隐患,是用户在使用网约车时面临的最大风险。“互联网+交通”这种新模式,使乘客姓名、手机号、行程路线、乘车习惯等大量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汇聚在平台企业的服务器中,一旦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严重。因此,在鼓励平台企业发展的同时,还需要要求将这些个人信息提交给监管部门备案,由执法机关按照指定程序合法查询、分析、利用数据,以保障乘客安全。就平台而言,还要加强对司机的资质审查和系统培训,并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屏蔽个人隐私信息,如不显示司、乘双方的手机号码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驾驶出租车早已不是天方夜谭。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应用,一定会保障居民出行更安全、更舒心、更美好。

编辑:闫志阳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