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对我们的付出,虽然你只教了我们几个星期,但是我们却有了我们原来不曾有过的改变……”昨天,第二批支教老师离开了贵州玉屏县贝亲希望小学,支教老师陈露的手机上收到了这样一条学生发来的短消息,她的眼睛顿时有些湿润。
此次由新闻晨报和贝亲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彩虹桥支教接力”活动为期一个月,在一个月的相处中,四位支教老师跟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学校来了个鼓励试错的老师
贵州玉屏县贝亲希望小学,一个坐落在大山里的学校。在第一堂英语课上,支教老师陈露便发现孩子们对英语热情极大,这完全出乎意料。而课后他们更是一个个涌到讲台前,七嘴八舌地叫嚷——
“老师,你什么时候上下一节课啊!”
“以后,把其他课也改成英语课吧。”
……
原来,学校里没有英语老师。每个星期,都得从县城特别请来老师讲课,一周一次,一上就是连着两节课,把一个单元内容全部教完。因此孩子们很珍惜上英语课的机会。
当然,让孩子们爱上英语课的还有陈露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
“来这里之前,我就听说山里的孩子开口(说英文)难。他们怕说错。针对这个问题,我特别准备了一些小文具,来奖励孩子们。上课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的,不管有没有答对,我都会给予他们小奖励。这让孩子们感到很受肯定,自信心大增。”陈露透露她的小秘诀。
伴随着陈露的到来,孩子们第一次有了一周可以上好几节英语课的福利,也第一次面临默写英语单词的紧张。
据说,默写不合格的那个孩子是班级里最调皮的男孩,最终他在全班同学集体决策下,接受了为所有人唱一首歌的惩罚。一首终了,陈露巧妙地用刚教的单词“show”来评价男孩刚才的表现:“show yourself(展示自己),very good。”男孩第一次发现做错并不可怕,接受惩罚竟依然开心。
老师稀缺、交通不便,山里教育两大难题
来玉屏县支教的四位老师,几乎异口同声地表示,学校教学物资不算最缺的,更缺的其实是“人”。
“这里没有想象中贫瘠。学校里有捐赠的各种体育用具、乐器、画笔和实验器材,可这些东西大部分都被锁在柜子里,很多连包装都没有拆开。因为没有体育老师,没有美术老师也没有科学老师。”支教老师王晓琳告诉记者。
“这里的交通很不方便了。”在玉屏县支教时间最长的王香银说,“县城离学校开车大概20多分钟,可因为缺乏公共交通工具,山里人大多靠走,这一走就得一个半小时。因此,孩子们一年也去不了县城一两回。”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的鞋都磨损得很厉害。因为山里孩子,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双腿。上学路,少则步行30分钟,多的要走近1个小时。陈露曾跟着四年级的一对姐弟一路步行,走着走着,竟然穿过了湖南界,到了怀化。像这样跨省求学的,还有六年级的一对兄弟,而玉屏县贝亲希望小学已是离他们最近的一所学校。
同样跟孩子一起走过回家路的王香银告诉记者,那次下着小雨,她跟一个学生走着走着竟遇上了一小段山体滑坡,她吓了一跳,连忙嘱咐学生多加小心,结果那孩子却淡定地表示,这种情况相当常见。
孩子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最真诚的心
陪孩子们走走山路,两三堂课就能记下所有学生的姓名,课间也爱在教室里待着……新老师们的这些不一样的举动,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知不觉跟四位支教老师亲近起来。
“有一个女孩子,一直坐在角落里不吭声。我上课时便经常点她回答问题。结果过了些日子,我发现她下课常来找我问问题。有一次,她一下挽住了我的胳膊问这道题怎么做啊。我瞬间一怔。等反应过来,心里觉得甜丝丝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动作,但却表示孩子跟我的心近了。”王香银说。
一次下课后,支教老师徐美仙看到两个女孩子似乎在做什么手工,便好奇地上前问了一句,两个女孩子红着脸赶紧把手里的东西藏了起来。没想到,等她在学校走了一圈,再回到教室的时候,两个女孩子拿了一个漂亮的用布头缝制的零钱包出来:“老师,送给你。可以放零钱。”原来,刚才两个小女孩缝制的正是准备送给自己的礼物,徐美仙顿时觉得心里暖乎乎的。“这里的孩子都很真诚,他们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用心,也会用他们的方式来表达对你的关心。比如有一次,我一屁股坐在一个凳子上,旁边的孩子赶紧拉我起来,告诉我这个凳子有一个脚是坏的,要慢慢坐上去才行。”
临别前,陈露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那是一封信,信封是用作业纸糊成的,旁边还放着一束由三朵粉色月季扎成的花束。小心翼翼地拆开薄薄的信封,里面是一封用作业纸写的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15个孩子的名字,以及“六一班陪您一生一世”“祝陈老师开开心心”“一路顺风”等祝福的短语。
“孩子的话都很简单,但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真诚,能感受到这封信的分量。”提及那封信,陈露满满都是感动。
“六·一”儿童节那天,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表演了她们精心排练的诗朗诵、大合唱、小品和哑剧,还第一次尝试了游园活动。临别前,支教老师把最后一批礼物以及文具送给了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