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独家中原网> 新闻中心 注册登录

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古都郑州开幕 探讨前沿课题

2016-05-23 07:17:45来源:中原网-郑州晚报
字号  

中外考古专家参观东赵遗址

首届中国考古大会颁奖现场

中原网讯(记者 苏瑜 董艳竹/文 白韬/图)5月21日,古都郑州风景独好,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在黄河迎宾馆拉开序幕。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大规模国际性考古学术会议。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美国、英国、埃及、印度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就中国考古学和世界考古学的发展、考古学领域重点和前沿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中共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伟光,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省委常委、市长马懿,副省长张广智,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名誉会长王文超,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会长刘其文,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印度考古调查局考古所所长桑杰·库玛尔·曼纽尔,德国考古研究院欧亚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睦,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古遗迹保护协会理事长童明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刘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光冀,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季,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河南考古学会会长、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副市长杨福平,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副会长丁世显等出席会议。

开幕式由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主持。

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离不开考古学的发展

马懿发表致辞。他说,上世纪50年代以来,郑州地区的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充实了郑州的历史底蕴,提升了我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郑州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在政府机构逐步精简的背景下,单独设立郑州市文物局,设立了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成立了“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致力于华夏文明起源、发展和遗产保护研究。郑州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六个大遗址片区之后,市政府立即启动并完成了大遗址片区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实施了“文物梳理建档”“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记忆强化”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明确要求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城市发展“五规合一”,纳入领导考核指标。目前,我市已经基本形成文物保护与城市协调发展、互促双赢的良好机制和局面。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文物考古与保护工作,积极促进历史文化传承创新,不断激活文物资源在服务社会、促进发展中的深厚潜力。中国首届考古学大会在郑州召开,必将推动我市文物考古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刘其文表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离不开考古学的发展,再现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离不开考古人的田野发现。中华文明与周边文化基因相承,血脉相连。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将和国内外考古学界的专家学者共同致力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见证辉煌璀璨的人类早期文明,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李伯谦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中国考古学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初引进以后已有近百年历史,中国考古学发展到今天虽历尽波折,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当下,考古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要以这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精心部署今后的发展,正像这次大会的主题一样,努力“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考古人应对今后的考古学发展充满信心,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考古学界发现与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

国外专家代表桑杰·库玛尔·曼纽尔说,考古学联系了过去和现在,并且为通往未来的道路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多样且创造性艺术形式及丰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它需要广阔视野、明确目的以及多种资源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次考古大会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积极参与遗产保护的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王睦代表德国考古研究院发言说,30年来,她见证了中国考古学各个方面的迅速发展。如果说博物馆是城市的名片,考古学则是这张名片的一部分。

张广智说,本届大会作为国内首次举办的多学科、开放式、国际化考古学大会,邀请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可谓嘉宾纷至、大家云集。我们期盼,与会的专家、学者积极发表真知灼见,为中国考古学发展建言献策,为河南文物事业问诊把脉。

刘玉珠说,长期以来,中国考古学会在促进考古界学术研究和交流,引领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中国考古学大会的成功举办,正是学会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成果,将为中国考古学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王伟光发表讲话。他说,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创建至今已将近一个世纪,中国现代考古学开创期的许多重要工作都是在河南完成的,中原大地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本次大会是中国考古学界发现与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中外考古学合作交流的一次难得机会。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上,中国考古学界的广大同仁们应以此为己任,大力推进考古学研究,为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添砖加瓦。

大会对中国考古学会评选出的中国考古学终身成就奖、田野考古奖、金鼎奖、金樽奖、金爵奖等奖项颁奖。其中,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宿白先生获得中国考古学会终身成就奖;郑州东赵遗址考古发掘获得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奖一等奖。

■考古课堂

“中国”的称谓从何而来?

听场讲座,你就明白了

5月21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进行专业学术探讨的同时,《手铲释天书——夏文化探索历程》《淡妆浓抹总相宜——唐代的女性形象》《谁是我们的祖先》《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等数场公共考古讲座让市民领略到考古大家的风采,感受到考古学魅力。

昨日下午,河南博物院多功能报告厅座无虚席。“1996年博士毕业后,我有幸来到二里头遗址工作,与河南有着深厚的缘分,我爱河南。”讲座开始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的一番话道出了他与河南的渊源,也拉近了大家与考古的距离。

“何以中国”是对最早的中国如何产生的追问。那么,“中国”的称谓从何而来?许宏开宗明义,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最早的“中国”就在河南,早在他的另一著作《最早的中国》就利用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辅以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等材料,以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切入点,系统地阐述了东亚历史上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即早期“中国”形成的过程。

许宏向观众讲述了始于公元前2000年,中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对黄河河道的变迁、大禹治水等事件的分析,突出了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通过陶寺的兴衰、嵩山地区文化的星罗棋布、新砦遗址的崛起等,最后辐辏到二里头遗址,进而解读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诞生,与观众一起分享了祖先留下的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遗产。

■会场花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与会嘉宾看来的国际性高端学术盛会,也成就了相关专业人员的“事业”机遇。这不,在考古学大会现场,卖专业考古发掘工具的、考古学书籍的,都在现场寻找“市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位销售考古系列手铲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少与会代表都前来询问、了解产品信息,有的还带走了产品资料,表示会后研究、考察。在考古书店的展台上,不少中青年学者也驻足翻阅,“考古”成为黄河迎宾馆最美的风景。

在13个专业委员会分组讨论现场,气氛也十分火爆,由于会场容量有限,不少听会人员只能坐到地上、站到最后排的角落里,但这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参会热情,听到精彩处,还纷纷报以会意的掌声。

这样“高大上”的会议,在处处凸显高规格、严肃的专业性外,也增添了些许活泼有趣的小细节。记者看到,越来越有国际范儿的郑州,不忘借着举办会议的契机大大方方“秀”出自己,会场外,几十块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记载着郑州的前世今生和取得的重大考古发现。

展板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150幅剪纸、漫画作品,它们栩栩如生地艺术再现了考古出土文物的风采和光华,崭新活泼的艺术形式令人耳目一新。一对前来黄河迎宾馆拍婚纱照的情侣还兴致勃勃地在剪纸前拍照留念,小伙子乐滋滋地告诉记者“拍婚纱照碰上这样的高规格会议,真是太巧了,一定要留下点纪念。”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