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主角: 郑州,朱卫芳
“看到别人困难了,伸伸手,帮一下忙,真的没有什么,这就是我的性格。 ”
新闻主角:唐山,刘秀云
“她人特别好,非常善良,又有爱心,经常来看我。虽然我们非亲非故,但她对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中原网讯(记者 王军方 文/图)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导致24万多人丧生,16万多人重伤,4000多个孩子成为孤儿。大地震发生后,唐山市房倒屋塌,很多房子被夷为平地。当时,很多伤者被分别送往全国各地医院救治。救治过程中,他们跟医生、护士和并肩作战的病友建立了很深的友谊。当时通信方式以书信为主,由于地址变更等原因,他们便断了联系。40年过去了,很多人无法见到当年患难的朋友。
40年前,唐山发生大地震,刘秀云受伤后到郑州治疗。《郑州晚报》员工朱卫芳在病房中偶遇刘秀云,患难见真情,两人建立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因为地址变动,两人的书信断了。时光荏苒,光阴似箭,昨天,刘秀云终于打听到了朱卫芳的电话,并准备来郑州看望她。
“她对我好跟别人不一样”
她和受伤姑娘情同姐妹
“地震了!唐山大地震了!”40年前,噩耗不断传到郑州。当时,唐山灾区满目疮痍,很多房子被夷为平地,大量人员死伤。
这场大地震,震惊了全国,更震惊了郑州人,郑州人上演了爱心接力。
十八九岁的姑娘刘秀云,是那次大地震中伤者之一。她的右腿严重受伤,被安排在郑州市中医院免费治疗。
刘秀云的父母在地震中丧生,弟弟、妹妹幸免于难。本来幸福的一家子,让一场大地震毁了,刘秀云成了孤儿,悲惨的身世牵挂着很多郑州人的心。当刘秀云在郑州治疗时,很多郑州人前往探望,鲜花、食品,还有温暖的话语,接踵而至。
“当时,看望我的人很多,卫生局长都来了,医生和护士对我也都非常好,但只有她(朱卫芳)最特别,她对我好跟别人不一样。”昨天,刘秀云回忆起当年的情况说。
当时,在郑州晚报社机印车间上班的朱卫芳有一个女同事正好和刘秀云在一个病房,朱卫芳探望同事时见到了刘秀云。两人一见如故,像姐妹一样,分外亲切。朱卫芳不断嘘寒问暖,还给刘秀云拿很多好吃的。
“火车开了再打开信封”
里面有30块钱,是她近一个月的工资
朱卫芳比刘秀云大6岁。虽然朱卫芳当时也就20多岁,但在她眼里,自己是个大人,秀云是个孩子,自己就应该照顾秀云。
刘秀云看病的中医院离朱卫芳家非常近,朱卫芳经常去看刘秀云。当刘秀云的右腿伤势好得差不多时,朱卫芳还带刘秀云到家里玩。
“她人特别好,非常善良,又有爱心,经常来看我。虽然我们非亲非故,但她对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刘秀云说。
一次,刘秀云得知,自己的妹妹在地震中幸存,她非常高兴,归心似箭。
朱卫芳的腿伤一天天好转,一年后,她要回唐山了。当时,医院的一名电工送刘秀云回家,朱卫芳也来了。当到火车站时,朱卫芳抓住刘秀云的手塞了一个信封,并叮嘱她:“火车开了再打开。”
鸣笛声过后,火车发动了。刘秀云打开信封,发现里面是30元钱,不由得潸然泪下。她没想到,一个非亲非故的大姐姐,竟对自己这么好,在自己最需要钱的时候给她了帮助。
虽然30元钱对于现在来说不算什么,但在当时,朱卫芳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4元钱。刘秀云是家里的老大,她不但要考虑自己的生活,还要照顾妹妹,而这笔钱能派上很大用场。
“伸手帮忙是我的性格”
两个好姐妹近期将相聚
刘秀云回到唐山后,家乡已拉开重建大幕,她随后也参加了工作。
她常写信和朱卫芳联系。“后来,好像是地址变了,信就退了回来。”刘秀云说,虽然她们断了联系,但她时常想念郑州晚报的这位大姐。
时逢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一家电视台开播唐山大地震寻亲栏目。刘秀云看到后,准备通过这个栏目寻找好大姐朱卫芳。正好,她原来的一个同事郑老师的朋友,和郑州晚报记者冉小平是朋友。冉小平到郑州报业集团人力资源处打听,终于打听到了朱卫芳的电话。
昨天,郑州晚报记者见到了朱卫芳。已从郑州晚报退休10多年的朱卫芳,为人低调。经记者牵线搭桥,昨天,刘秀云拨通了朱卫芳的电话。忆往事,两人相谈甚欢。
刘秀云说,她近期准备来郑州看望好大姐朱卫芳。
“看到别人困难了,伸伸手,帮一下忙,真的没有什么,这就是我的性格。”昨天,朱卫芳微笑着说,刘秀云来家里了,她会陪她去转转看看,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新闻1+1
1976年
30块钱能买些啥?
据网上说,1976年的时候1块钱可以买12~13个鸡蛋;在人民食堂里吃饭,一碗素面8分钱,肉面1毛4一碗。花1块钱可以吃上四菜一汤,还有肉。一个烧饼5分钱、2两粮票,一块面包4分钱、1两粮票。1毛钱可以买12块水果糖、2根冰棍、1根雪糕、5杯茶水。
一袋50斤装的面粉8块钱,一斤大米的价格不到3毛钱,一斤菜籽油的价格不到6毛钱。肉凭票供应,分为四个等级,最肥的是一级肉,8毛多一斤,最瘦的四级肉4毛多一斤。
有上海网友晒出其父亲1976年时记账手册:一双皮鞋3.5元,一个月幼儿园全托托保费13.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