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独家中原网> 新闻中心 注册登录

全国地铁报老总聚郑谈合作 纷纷点赞《中原地铁报》

2016-04-18 07:51:41来源:中原网-郑州晚报
字号  

  中原网讯(记者谢君锐 叶霖/文 叶霖/图)全国一、二线城市地铁报大咖齐聚郑州,究竟会迸发怎样的火花?4月15日、16日,郑州晚报M酒店迎来全国21家地铁报代表,深入探讨“如何将地铁报融入地铁渠道,创造最大价值”等问题,2016全国地铁报渠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就此拉开帷幕。

  本次论坛由全国地铁报联盟主办、郑州《中原地铁报》承办。全国地铁报联盟主席杨黎光;全国地铁报联盟秘书长、羊城地铁报社长翁天兵;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运营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夏景辉以及来自全国21家地铁报的媒体代表均参与本次论坛,畅所欲言,分享经验,共同进步。

  地铁作为实体渠道,方兴未艾

  截至2015年,中国有地铁的城市已经有38个,获得国家审批的城市则更多。其中,上海地铁共开通线路14条,车站337座,全网运营总里程达567公里,是世界上线路最长的地铁。这样的一条地下铁路,究竟蕴含了怎样的资源?地铁报又该怎样合理利用这强大的地铁渠道?

  “中国近两年的媒体发展情况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不易。”杨黎光说,不易的源头大部分来自于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我们传统媒体所遇到的问题,关键就是渠道问题。网络媒体是一种无形的、虚拟的渠道,而今天我们所探讨的地铁,每天装载着几十万人口,是一种实体渠道。传统媒体将进入寻找突破路径的又一个十年。”

  郑州拥有3600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杨黎光认为,郑州报业集团这几年“宣传全媒体,发展多元化”,取得了长足发展。郑州和《中原地铁报》一定是厚积薄发的。“地铁报最大的希望就在‘渠道’。去年全国地铁报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整合渠道资源,以《羊城地铁报》和《东方卫报》为首的地铁报迈出了融合渠道资源的第一步。”杨黎光认为,全国地铁报的渠道发展是充满希望和前景的。

  “郑州地铁目前虽然只有1条线路,但它的起点与众不同。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中原地铁报》充满了朝气。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内,它将和全国各地地铁报一起,畅想未来,走出一条更有创新精神的发展之路。”

  地铁快速发展,为地铁报提供更大平台

  由于地铁具有准点、快捷等特点,且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近些年在国内得到迅猛发展,郑州预计未来5年要开工建设12条线路。夏景辉介绍,今年将开通2号线,郑州地铁多线路的运营,以及今后几年的快速发展将为地铁报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也必将为地铁报带来全面的品牌与效益的双重收益。

  自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2013年底开通运营以来,郑州地铁与《中原地铁报》合作亲密无间,联合举办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活动,如“最美地铁人”评选、“让爱传递日”活动等。活动期间,借助《中原地铁报》的强力宣传,得到了市民及乘客的广泛关注,不仅提升了郑州地铁的美誉度,也扩大了《中原地铁报》的社会影响力,实现了郑州地铁与《中原地铁报》的互惠双赢。

  “此次论坛峰会为地铁报联盟各成员单位提供了一个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增进友谊、相互借鉴的平台,也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能够很好地推动地铁与地铁报的无缝嫁接与有机融合,促进优势互补,实现战略合作的互惠共赢。”夏景辉说。

  《中原地铁报》合作伙伴获颁多项大奖

  2016全国地铁报渠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为期两天。其间,来自全国21家地铁报的媒体代表纷纷为《中原地铁报》点赞。

  “时间过得太快,感谢《中原地铁报》的精心安排和贴心照顾,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原人民的热情!顺祝《中原地铁报》越办越精彩。”青岛《地铁晨报》副总经理兼地铁电视部总监薛方晓如是说。

  本次论坛还请到了《中原地铁报》诸多合作伙伴代表,为其颁发奖项。其中,朗悦公园道1號获“最具影响力楼盘”,谦祥·兴隆城获“最佳品质楼盘”,瑞士酒店公寓获“2016最具投资价值楼盘”,亚星·金运外滩获“最佳宜居楼盘”,鼎盛·阳光城获“最佳品质楼盘”,福蒙特家居中心获“中原家居最具拓展力奖”,万达城市广场获“中原商业最佳人气奖”,郑州唯美口腔获“最受大众信赖口腔医院”,洛阳白云山获“中原最具人气景区”,郑州国际车展获“人气车展品牌奖”,郑州肯德基有限公司获“食品标杆企业奖”。

  ■人物访谈

  南京地铁报《东方卫报》总编辑、总经理蔡卫民:

  地铁报具有渠道等优势,处于上升期

  蔡卫民对地铁报充满希望。“地铁报作为渠道媒体,有它的优势所在,处于缓慢的上升期。”

  “首先,地铁报有渠道优势。同时,地铁报采取免费的模式,相比付费的报纸让读者少了一个犹豫的过程。”蔡卫民表示,“另外,从国内地铁报来看,普遍都采取‘轻阅读’的模式,版面内容和风格上没有完全按照传统报纸的惯有思维,也显示出它的优势。这些内容更接地气,读者愿意看,和移动媒体在内容上进行了错位。团队的年轻化和读者的年轻化,造成了创新能力强。”

  蔡卫民说,《中原地铁报》从办报风格来说,走的是清新轻松的路线,非常切合现在的年轻人;地铁报虽然是周报,但是是持续发行的,所以它的影响力、传播力和日报区别不是太大;从经营上看,活动营销和策划这一块做得不错,对读者和客户有比较大的互动作用。

  沈阳地铁报《地铁第一时间》总编辑孙晓钟:

  对于地铁报来说,拿资源是第一重要的

  孙晓钟认为本次会议主题的“渠道”是重中之重。

  不过,她认为“只有好的渠道资源还不够”,如果用报业传统的思维经营渠道资源,也会遇到新的瓶颈。突破的关键点是“拿资源是第一重要的”,如果拿不下资源就剩一张报纸,那就向地上突破了。

  “从你们热情、向上、奉献、服务的精神风貌中,预示未来的《中原地铁报》一定会越来越精彩。”孙晓钟说。

  西安地铁报《地铁早8点》总编辑兼西安地铁新报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重暄:

  开诚布公交流和地区联合互动十分必要

  “每年有这么几次大的交流活动非常好。”白重暄说,相对于其他媒体群,地铁报属于相对新的媒体,发展比较快,不断有新的力量加入进来,所以地铁报思维、地铁生活等,都是新的概念。“在这种背景下,彼此开诚布公、没有保留地交流,彼此学习借鉴,效果非常好,加之私下一对一地交流沟通,包括两地甚至三地之间的互动,对彼此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是十分必要的。”

  ■会议花絮

  顾万全:M酒店处处体现报业文化很用心

  “M酒店是报业整合自己资源蛮好的尝试,尤其是跟专业的团队结合起来,加入报业文化底蕴的元素。”上海地铁报《I时代报》总编辑、总经理顾万全对郑报M酒店的尝试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说从整个设计到管理运营,都体现了报业自己的文化,“不是简单地把报业大厦改造一下变成一个酒店,包括酒店大堂的字母墙,处处体现出报业文化细节,从这一点来看郑报集团还是蛮用心的。”

  颜刚:

  烩面很亲切,像四川的羊肉汤

  “最大的感触就是热情。”成都地铁报《新城快报》副总经理、副总编辑颜刚称,虽然行程紧张,但仍能强烈感受到主办方《中原地铁报》工作人员以及郑州人的热情。“对郑州的吃蛮深刻的,跟成都不大一样,但是也比较用心。”谈到对烩面的感受,颜刚幽默地说:“很亲切,和我家乡的羊肉汤有点像,就是量太大,我一个人吃不了。”

编辑:赵宁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