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从五个方面看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布

2016-04-15 13:41:07来源:中原网
字号  

    自2007年在广东地区试点开始,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已经历了八年多的发展。但直到2015年,它才迅速崛起,这体现在其盈利能力、客户群体、投资规模都呈几何增长之势,近期众多业内人士预测它即将进入爆发期。那么,它接下来究竟会如何发展?笔者将从政策、市场、主体、模式、风控等五个方面来分析它的未来到底是不是梦。

    政策利好不断

    在刚刚过去的3月中,国内消费金融行业迎来一连串的政策利好。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消费金融,“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3月17日,新华社受权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到“健全以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以及“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和多业态中小微金融组织”,间接为消费金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3月30日,央行、银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从积极培育发展消费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新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改善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新消费领域的细化政策措施。具体包括改进支付服务,优化信用环境,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建立消费领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信贷风险识别、预警和防范机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等。

    政策环境的改善同样体现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的全面放开。2010年,消费金融公司开始在我国试点,首批4家公司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成立,随后试点范围扩大到16个城市,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市场准入,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市场潜力无限

    消费升级带动消费结构变化,消费需求从衣食住行等必需品和半必需品向休闲娱乐等非必需品转移。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消费市场发展报告》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6%,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8.4%,这一比例在近10年来首超50%。消费市场的扩张带动消费金融行业的业务规模、盈利能力、客户群体增长迅速。央行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个人消费贷款额为171万亿元,2015年已接近300万亿元。而消费信贷将是其中潜力最大的一个细分市场,有报告称,2015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9万亿,未来增速将维持在20%以上,预计2019年将达到41.1万亿。

    有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一年内,在众多引发消费信贷需求的消费项目中,旅游、装修家电及电子产品购买将位列前三。

    参与主体趋于多元化

    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已形成由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信贷公司、电子商务公司等参与的多元化消费金融业态。

    银行方面,纷纷加紧推出线上信贷产品,其中比较活跃的有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等;消费金融公司方面,截至2015年末,包括北银、中银、捷信、海尔和苏宁等20家以上消费金融公司已获得银监会颁发的消费金融牌照,其中由银行主导或者银行参股的占大多数;小额信贷公司从事消费金融业务有先发的优势,尤其是拥有大数据信用审核体系、风险控制体系的互联网公司,如开辟了国内网络借贷行业的超小额、超短期细分市场的手机贷;电商公司由于很接近消费场景,有一定的用户行为数据基础,所以也相继选择在消费金融市场分一杯羹。

    业务模式呈现多样化

    随着各种不同领域企业的参与,消费金融从业者的业务模式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

    银行主要通过信用卡和消费贷款两大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对消费金融公司而言,一方面可以与商户合作,将消费金融的申请、使用环节嵌入到消费环境中,贷款资金直接支付给商户,另一方面可以由消费者直接向其申请贷款,审核通过后贷款资金直接打入消费者的银行账户;而小额信贷公司和电子商务公司的业务模式以互联网消费金融为主,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通过互联网分期购物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分期购物、取现、O2O商户交易、充值等服务,也有部分公司选择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如手机贷已经与网购、租房、招聘、O2O、教育、社交等各种不同类型的互联网平台合作,为它们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后者则依托自身平台而推出类信用卡产品,如京东白条、花呗。

    风控管理也要高效

    消费金融产品所面向的客户群体,年轻月光族的比例较大,而他们往往缺乏传统征信数据,因此,消费金融从业者的风控管理能力很重要。一些盲目跟风的从业者,因为对风险控制的理解和准备不足,以致很快就被过高的逾期率和坏账率拖垮。

    由于消费金融产品的单笔交易金额小、应用场景比较分散,所以像手机贷这种移动小额信贷行业的开拓者就比较有优势,因为它早已深谙大数据风控管理那套方法,根据不同交易额度或不同应用场景,它能匹配相应的风险控制模型和风险评价模式。

    可以肯定的是,消费金融产品的风险控制以后会更多依赖于大数据的分析运用,因为如果对每一个消费者都做到贷前贷后线下审查,可能这个过程需要十几天才能完成,这就与传统贷款无异。然而,小额、快速、便捷才是消费金融产品的精髓所在及生存之道。因此,高效的风控管理也是消费金融行业必然的发展趋势之一。

    原文出自【比特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do.chinabyte.com/211/13751211.shtml

编辑:闫志阳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