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用大数据联接无处不在的中国消费者

2016-03-17 09:48:52来源:中原网
字号  

    移动智能手机全方位联结中国消费者的购物、娱乐等生活和工作方式

    无处不在,中国互联网市场远没有“统一”大业

    与消费者的每一次互动都是与他们线上、线下整个生活圈的一次亲密接触,而每一次接触带来的洞察都会丰富下一次的接触体验

    (北京,2016年3月16日)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设备在中国的迅速普及,“无线互联“的消费者正在重新定义如今由数据主导的商业世界。正如领先的营销数据技术公司AdMaster与经济学人企业高管组织最新联合发布的白皮书指出,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化媒体的飞速发展让中国线上、线下融合的程度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其它国家都来的更加强烈。

    “伴随着全球消费者的迅速成长和变迁,不断探索他们背后的巨大潜力既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经济学人企业高管组织总编辑Mary Boyd在近日的白皮书发布会上指出。

    智能手机无缝联接中国消费者全方位的品牌体验与购买行为

    在当今中国,急剧上升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和不断创新、升级的智能手机市场,都使得中国消费者在借助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应用平台与品牌互动和购物时变得更加精明,并正在改写中国消费市场的轮廓与边界。

    “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正将智能手机推至中国消费者商业活动及媒体体验、消费的核心”,AdMaster首席运营官陈传洽(Calvin Chan) 指出。白皮书显示,作为中国消费者连接互联网的最主要渠道,智能手机得以无缝联接中国消费者全方位的品牌体验与购买行为。有趣的是,这些行为与美国消费者的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可谓大相径庭。

    根据AdMaster与经济学人企业高管组织今年最新的一次联合调研,以及美国互动广告局(IAB)发布的《2015网购报告》,在美国,年龄在18-24岁之间的年轻消费者最愿意使用手机进行购物活动,与之相反的是,中国不同年龄层的智能手机用户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使用手机与品牌进行各种互动的方式也十分趋同。联合调研结果显示,60%的受访者称他们每周都会花1-5小时使用智能手机进行购前调查和消费活动,25%的受访者平均每周在网上调研、比价和购买商品的时间多于5小时。

    在购物活动中,美国消费者最喜欢借助手机寻找店铺位置或确认营业时间,有58%的受访者使用了这类功能;在中国,这个比例则不到50%。尽管如此,使用手机购物已经成为中国消费市场一大风景线,有近70%的中国受访者表示曾使用手机购物,相比之下,仅有28%的美国消费者称使用手机购买过商品。换言之,对许多中国消费者来说,购物无外乎就是手机屏幕上的一次轻松点击,且各个年龄层的消费者在这一点上也没有明显差别。只有5%的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称从没有网购的经历,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称他们主要是通过智能手机或移动设备进行网购。

    白皮书也同时指出,即使是在线下的购物活动中,中国消费者也愿意随时随地通过他们手中的智能手机“保持在线”。联合调研的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实体店购买商品时会花25%及以上的时间使用手机,更有1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在实体店购物时一直使用手机。另外,有2/3的受访者会使用手机查看商品或进行比价。“正因如此,品牌主得以在消费者线上、线下搜索商品和品牌体验的全过程中与消费者实现内容丰富且富有成效的互动,”陈传洽指出。

    线上“口碑”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中国消费市场区别于其它市场的另一个显著特点莫过于“用户点评”在如今的数字消费者的品牌互动和体验过程中扮演的愈加重要的角色。

    白皮书的研究显示,超过一半(53%)的中国受访消费者表示他们会在消费前用手机看点评。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罗继峰教授的一个最新研究课题的结果也再次印证了在线“口碑”在消费者的购买决定中的重要性。罗教授针对淘宝网上2000多家店铺的50000多次交易的研究发现,“来自其他消费者的推荐”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网购决定最强有力的推手, 消费者更相信其他消费者。

    “来自其他消费者的可信的‘证言’对当今中国的网购市场至关重要,由此,社交媒体的使用和电商渠道的交易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AdMaster程序化及数据解决方案副总裁杨纯说到。

    移动互联网无处不在,但中国的互联网市场远没有“统一大业”

    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中国消费者可以无时无刻保持连接。然而,白皮书指出,如今消费者在各个平台和渠道的随意切换让广告主很难持续监测他们在互联网上品牌体验及消费行为的全过程。“消费者洞察隐现于各种触点、内容提供者、社交媒体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之间。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大数据版图将会进一步碎片化”,陈传洽指出。

    杨纯认为,中国消费者直接在社交媒体互动过程中或在电商平台上产生的数据和信息使得过去两、三年中国企业平均需要处理的数据量翻了一倍。这些信息既包括数千万消费者在数字世界不断放大的的与品牌互动的声量,也包括他们购买基于订阅的点播视频服务或其他产品及服务时产生的数据,或是他们在电商平台与品牌的互动和购买时留下的行为数据。

    “急剧增加的数字交互渠道让广告主有更多机会了解万千消费者的喜好和想法。大数据也使得品牌能够从消费者接触广告和内容的一刻起,直到售后服务阶段,持续“连点成线”,有效监测消费行为”,白皮书写到。

    拥抱大数据,用数据资产更好地联接商业与消费者

    在中国消费者无时无刻线上、线下任意切换的过程中,五花八门的设备、平台和参与者淡化了广告与购买、品牌价值与产品和服务间的界限。

    尽管如此,白皮书认为,借助可以追踪的cookies及其他消费者在线上活动中留下的行为“印记”,数据资产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紧密地联接消费者。商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在消费者品牌体验、产品和服务购买,及售后使用的全过程,以及通过各种设备和平台,并用正确的内容和策略去与他们保持有效的互动。

    “在中国的数据长城真正连于一体之前,成功的品牌必须意识到一点:与消费者的每一次接触都是在接触其整个生活圈,每一次接触带来的洞察都会丰富下一次的接触体验。唯有将“联接无处不在的中国消费者”作为营销切入点,才能为品牌主、品牌合作伙伴及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值。(And the link to 表单 in here:https://jinshuju.net/f/tRmEMe)

编辑:闫志阳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