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中原网>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注册登录

决策“十三五”,彰显复兴路上的民主自信

2016-03-08 19:31:51来源:大众网
字号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将接受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们的审议,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委员们也将围绕这一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按照会议议程,人大会将毫无悬念地通过这一事关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那些西式民主的信徒,往往把这种毫无悬念斥之为“专制”的产物。在他们固化的脑袋里,“三权分立”的互相牵扯、互相扯皮、才是“真民主”、“好东西”。还有一些网民对五年规划这一中国最重大的公共政策议题的制度历史演进、民主决策逻辑不清楚。

  我们不妨做一个形象的比喻,自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华民族踏上一条正确的复兴之路开始,就是在进行一棒棒的接力跑。60多年来,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的那样,“每一个五年将有一个较大的变化,积几个五年将有一个更大的变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经过十二棒接力跑到今天,这期间,虽有跌宕起伏、历经曲折甚至深刻的教训,但毕竟经过不懈探索、持续建设,跑到历史上从来没有的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近的这个时代。接下来,蕴含五大发展理念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还将引领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即20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核心机制是民主集中制,五年规划的制定是民主集中制实践的最好案例。

  就拿“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过程来讲,从“十二五”规划实施的中期就开始了,历时三年,经过中期评估、基本思路研究、党中央《建议》编制、正式编制《纲要》四个阶段、十个步骤才提交本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

  “十三五”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体现在充分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广泛民主协商、听取公众意见诉求,最后实现“集思广益”的民主集中。这其中凝聚了治国理政的不断丰富和创新。如“十三五”规划编制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分别在浙江、贵州和吉林召开不同省份负责人座谈会,与省区市负责人直接交换意见,对“十三五”规划编制作出部署。这在我国规划编制历史上是首次。

  与西方代议制的断点式民主不同,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是一个持续推动的民主协商过程。这一点,在五年规划的形成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它在制度形式上看,是一个“民主、集中,再民主、再集中”的过程;在各方意见表达上看,是一个“发散、收敛,再发散、再收敛”的过程;在各方参与角度上看,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