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完善全市域大生态体系
坚持防治并举,强化源头控制,统筹推进以大气、水和土壤为重点的污染综合治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增强市域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能力,统筹优化绿地森林环境资源。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景秀、宜居的美丽郑州,加速向人民满意的生态文明城市转变,重塑绿城的现代田园都市风貌。
加快实施蓝天工程。优化能源结构,扩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范围,逐步削减燃煤总量,促进供应和消费多元化。继续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到2018年,市区禁燃区基本实现城市建成区全覆盖,各县(市)和上街区主城区禁燃区达到建成区面积的70%。全面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水泥、碳素、建材、燃煤锅炉等行业提标治理工作。推动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强化施工扬尘监管,市区建筑工地文明达标率达到100%。控制道路、交通扬尘污染,健全道路遗撒监控系统,实现道路保洁吸、冲、洗、收一体化,推进堆场扬尘综合治理。强化机动车尾气定期检验和环保标志管理,标志发放率达到85%以上,严格机动车准入制度,全面淘汰黄标车。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汽车20000辆,发展以“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络”为代表的绿色交通体系。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大气污染源监控和大气污染预报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社会网格化管理。深化区域协同治理,以郑州都市区为主体,建立统一协调、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区域预警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动与周边城市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构建大气污染防治的立体网络。到2018年,城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85微克/立方米以下。
加快实施碧水工程。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推动造纸、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农药等行业清洁化改造。加强火电、造纸、煤炭、食品、冶金、纺织等6大高用水行业的节水工作,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大生活节水力度。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郑州段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确保市域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明显提高。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积极预防地下水污染,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敏感区域综合治理。进一步恢复河湖水系风貌,广泛利用再生水,改善重点河湖水系断流干涸、水质不达标的状况,因地制宜重建河流生态景观。加快实施生态水系提升工程,以河道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