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省会媒体记者深入采访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亮点

2016-01-20 07:09:51来源:中原网--郑州日报
字号  

中原网讯(记者 高凯 裴其娟 丁友明)老工业基地抖落满身“尘土”,向欣欣向荣、充满希望的绿色城区华丽转身;马路市场、批发市场夹杂着老棚户区的“大杂烩”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正在崛起的现代商贸城区……“十二五”期间,郑州县(市)区齐发力,通过棚户区改造、新型社区建设等,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一道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使城市形象大幅提升。昨日,省会媒体记者走进中原区、二七区、新郑市,深入采访“十二五”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亮点,感受不一样的“新郑州”。

“老工业基地”变生态城区

“老”,是郑州人在提到中原区时常加的定语,老棉纺厂、老烩面、老社区、老水库……总之,过去的中原区,几乎成了“老郑州”的代名词。“十二五”期间,特别是2013年以来,该区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以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常西湖新区建设,使城区环境不断改善,市民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记者在采访现场看到,正在建设的常西湖新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据了解,该区域地下交通环廊和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非常超前,主要集中在郑上路以南、中原路以北、西四环以东、凯旋路以西进行建设。其中,交通环廊主通道总长3千米,匝道总长4.36千米,综合管廊总长7. 5千米,计划总投资28.51亿元,该项目单体规模大、投资强度高、环廊管廊工程同步共建,并一次性开工,这在全国同类基础设施工程中实属罕见。

“引入地下交通环廊,可以大大减少地面通行车辆;共建综合管廊,可以实现管线集约管理。”中建七局郑州市民公共服务中心项目部负责人介绍说,其中的综合管廊建设将集中电力、通信、给水、热力的管线,同时预留再生水、直饮水、压缩空气管线管位,可以根治频繁挖沟修管线的“城市病”。

中原区生态廊道建设也是“十二五”期间城区建设的力作。这期间,该区围绕中原西路(西三环至荥阳界)、郑上路、化工路等8条道路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建设总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如今,从西部区域的中原区辖区出入郑州抬头见绿,入眼即新,现代化的、绿色生态的“新郑州”在这里定格,令人陶醉,令人向往。

二七区,一片藏着郑州人情怀的热土,二七纪念塔、亚细亚商场、德化街等老地标,可以为每个郑州人制造一场风花雪月,也能为郑州人写一本“成长的烦恼”。然而,二七区也承载着不少郑州人的痛,街边摊、批发市场、棚户区等,常常被郑州人“吐槽”,甚至被认为是一个总跟不上时代脚步的“老姑娘”。

痛定思痛,二七区彰显力量,“十二五”期间,二七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