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中原网> 新闻中心 注册登录

火箭军五大专家曝光 冒坠机危险记录关键数据

2016-01-03 12:57:47来源:人民网
字号  

  陈学东:研制“神器”解决“巨无霸”导弹发射车运输难题

  他急匆匆的脚步,日夜奔忙,从导弹技术阵地到发射场坪;他笑眯眯的面容,谦逊执着,攻克的科技难题折服专家教授,震惊首长机关;他亮晶晶的眸子,满含忧患,一份论证报告让大国长剑反应迅捷,随即能战!战略导弹部队某导弹旅技术室主任陈学东,扎根山沟创奇迹,用勤劳与智慧助导弹腾飞提速,让训练周期缩短,使英才方阵扩容。

  “点火!”一声惊雷,大地撼动,某新型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腾空而起,直刺苍穹。此次演练,按下发射按钮的是一名入伍刚满一年的新战士。新兵下连就能进行实装操作,不动实装实弹就能组织导弹发射训练,推动该旅实现这一重大变革的人就是技术室主任陈学东。

  数年前,新型导弹如同宝贝一样列装该旅。因模拟训练器材只有一套,在操作训练中,只能是一个营“练”,多个营“看”。官兵们照着书本练操作,依据图纸学技能。如何从技术手段上解决训练受限难题?武器生产厂家和科研院所都做过攻关,均没能成功。

  那段时间,陈学东天天跑阵地、进发射场,通宵达旦待在办公室里,历经数十次试验、调试,整整 100天,能完全代替实弹的导弹技术训练等效装置开发成功。紧接着,又经过半年时间苦苦攻关,导弹发射训练等效装置也提前问世。导弹发射阵地和导弹技术阵地的训练难题得以解决,从作战指挥、系统测试、发射训练,全部与实战对接,能够全流程、全要素、全程序代替实弹操作训练。

  2009年,共和国 60华诞之际,旅里官兵得知参加国庆大阅兵的消息后,个个群情激昂。兴奋之余,麻烦出现了,号称“巨无霸”的新型导弹发射车个头大,铁路输送平板窄,要求装载的车辆左右偏差不超过 5厘米,否则长途颠簸容易使发射车发生位移,引发安全事故。

  正当旅领导焦急之时,陈学东主动站了出来。承担重任后,他研究起了导弹发射车原理结构、力学、机械制造等,经过细致测量分析、反复修改打磨,两个月后,研制成功大件位移器和发射车铁路运输支架。有了这两件“神器”,导弹发射车跨区长途输送不再成为难题。阅兵圆满结束,将士凯旋归来。从此,这两项科研成果,成为伴随这支新型导弹劲旅剑行天疆、驰骋南北的“功臣”。

  一次某型导弹定型发射,他担任技术保障组组长。在上级技术专家均到场把过关的情况下,他仍坚持带领技术保障人员对导弹武器系统数百个接地、电源插座一项不漏,进行逐个排查。最后,发现 11个不符合技术要求的点位和 7处隐患,得到纠正和排除。发射一举成功,新型导弹提前列装形成战斗力。当年年底,陈学东被基地评为导弹技术尖子人才,荣获全军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至此,他已连续十余年获此殊荣。

  廖平:解决两款新型导弹发射试验故障难题

  在战略导弹部队装备部军代室总代表的名册上,廖平年纪最轻,资历最浅,然而他在许多场合却获得了出人意料的看重。

  一种新型号武器装备即将进行靶场试验,在现场的上级领导想找位专家,更深入地了解新装备信息部分的技术原理、作战性能和发展前景,周围人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廖平,找来一试,果然讲得通俗易懂,切中要害;部队即将接收新装备,先行组织骨干培训,找专家上课,也愿意找廖平。因为他讲得贴近部队实际,针对性强,不仅介绍装备构造、性能原理,还讲操作使用、维修保障需注意的问题。廖平如此被人看重,靠的是真才实学。

  2007年冬天,对于顶着呼啸的寒风参加战略导弹部队某型导弹发射试验任务的廖平和某研究所的领导、总工程师来说,是一个苦涩的日子。因为刚刚进行的发射试验传回的数据表明,新装备的其他部分都很成功,唯独他们负责的那部分弹载关键设备出现故障。而就在一个多月前,另一型号的发射试验也是因为他们所负责的关键设备出现问题而失败,原因至今还没找到。

  连续两次失败,让当时还是军代室副总代表的廖平心情格外沉重,他知道:新装备是打造新型作战力量的物质基础,是部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必须尽快查明故障原因,找到解决办法,否则就要拖部队军事斗争准备的后腿!

  接下来的几个月成为廖平走上军代表岗位以来最紧张忙碌的时期。两个型号装备故障的查找定位归零工作几乎同时展开,廖平带着军代室同志与研究所科研人员一道在两条战线连续奋战。紧迫的工期、巨大的工作量、“大海捞针”般艰难搜索都考验着他们的意志和耐心。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给两型装备研制带来巨大困扰的关键问题终于先后查清、解决。

  这年 6月,第一个型号装备率先迎来靶场试验,导弹精确命中目标。12月,第二个型号装备也到了一弹定生死的时刻。发射结束后,遥测数据传回:圆满成功!靶场一片欢腾。

  凡与廖平打过交道的军工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都对他在装备质量问题上把关之严格、态度之较真有过充分的领教。

  一次,某产品设备进行湿热环境试验,设备一个配重块表面出现一点污迹,研制单位认为是小事,把污迹擦掉就行了,不影响质量。可廖平不同意,坚持要求必须把污迹的性质、产生原因、可能给装备带来的影响弄清楚。后来的一系列试验发现:这块污迹是材料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渗透的杂质,会造成腐蚀,影响装备寿命。研制单位再也不把它当小事,改进了设计。

  廖平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受到许多人的称赞,然而他自己对此却并不满意。他认为:把好军品质量关,不能单靠个人的责任感,军代表也不能满足于为企业充当“质检员”、“救火队”,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帮助企业建立精确控制质量的科学管理制度,这才是治本之道。

  结语:一个先进人物的涌现不是偶然的,必然有时代的呼唤和适合他生长的土壤。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火箭军部队建设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国家一支重要的战略力量,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科技领域典型人物的出现,是反映火箭军部队发展进步的一个个窗口。他们作为这个英雄群体的优秀代表,见证了火箭军部队的光荣与梦想。

编辑:赵宁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