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颠覆“传统中医药”的Uber模式出现了

2015-12-22 11:11:14来源:中原网--郑州日报
字号  

    在未来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会出现以下三个惊人的场景:

    场景一:一位广州的L先生从手机一个“康保母”APP里预约到了一位来自广州中医院大学第一附属学院的中医教授,令大家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位中医教授不仅准时到了L先生家里,还细致耐心地检查沟通了一个多小时。这位中医教授离开的时候说,开的药方已经在APP里面了,L先生只需一键下单就能快递到家。由始至终,L先生从预约看病,到看完病,再到拿药,全部在自己家里完成,只需在APP上用手指操作几下。

    场景二:来自湖南的陈小姐常年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来回穿梭,尽管白天总有开不完的会议,忙不完的工作,一旦黑夜降临时,陈小姐不忘拿起手机打给在湖南老家养病的妈妈。她每天晚上会打电话嘱咐母亲记得吃中药,而这个中药则是她在“康保母”APP为母亲个人定制了一款针对胃病的中药,陈小姐简单按下几个键,再过两三天后,位于湖南老家的门铃就会响起,这时陈小姐的妈妈将开门接过快递员递过来的中药快递,细煎慢熬的喝着女儿为她定制的中药,妈妈的胃也就不知不觉暖了起来。

    场景三:冯先生平日工作忙碌,也不注重养生,常年对着电脑,不知不觉得了颈椎病,一下班躺在床上,让他感到生疼难以入睡。有人介绍他不妨下载“康保母”APP预约颈椎病按摩师上门推拿颈椎,从而减缓身体的不适。冯先生照着朋友的介绍,在APP按下几个键,没过一会,中医按摩师就到访冯先生家中。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两个月,冯先生养成每到周末就会预约按摩师的习惯,为自己,也为家里的老人按摩筋骨。令人诧异的是,冯先生的颈椎病也不发疼痛了,家中老人也慢慢恢复了原有的朝气,冯先生在社交网站这样推荐“康保母:“从抱着试试的心态,到目前的离不开,我的生活从此多了一份无忧。”

    根据以上三个场景而言,任凭任何一个场景,病人都不可能花一天的时间解决,更不可能花几秒钟在手机按下几个键就能解决的事情。

    众所周知,目前的病人要看中医的程序大多数只能依靠病人到医院或是门诊预约医生,然后根据预约的时间再前去医院,即使最终你能看到医生,医生也是快速、流水线式的完成一系列过程,全程不用十分钟。病人甚至有时还不知道自己究竟哪里出现问题,就草草拿完药就离开了。医生也有苦衷,外面挤满了排队的人,大家都有需求,都要照顾到,不能厚此薄彼,门诊时间是固定的,因此平均分配到每个病人身上的时间就有限。

    以上提及的,正是一新的商业模式打破这一格局,病人直接找到医院的医生,并预约医生到病人希望到达的任何地方,医生还有充裕的时间解答你所有的疑问,十分方便。

    也许你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如何解决这些医生们上门医治病人的高成本?

    一是这些上门医治病人的医生有的来自研读长达八年医学的应届毕业生,也有工作经验数年但并不是老教授级别的医生,他们的时间相对老教授更加空闲,而且更有耐心与病人交谈。二是把公司的股份分给一些知名的老医生,让他成为模式的参与者,以及成就者。

    打造这一新的商业模式的幕后策划者是来自“康保母”创始人严俊,对他而言,他是想做成像uber、滴滴打车这种颠覆整个出租车行业的变革者,他要改变目前中医药存在的弊端,打开一个完全新型中医药的商业模式与格局。

    01.jpg

    众所周知,uber主要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司机和乘客在这个平台上无缝对接,共享)。而严俊要解决的是医生与病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直接把医生与病人两者无缝的链接在一起。

    “移动互联网时代,改变的不止是生活,还有传统的商业模式。对于目前的中医药市场和商业模式,也需要这样的改变和突破。”严俊说。在他的眼里,中医药不能再落后了,中医药更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医药需求突破的大好时机。

    严俊不仅通过康保母转化中医药服务,还要通过整个互联网把中国的中医药全部关联起来。“中医药的整合并不仅仅是信息的问题,因为有没有APP,并不会影响病人看病,他认为最核心的是中医医生的位置,怎样去整合,怎样让他们在一个团体里面去整体地提升,这不是一个应用软件就能做到的。”显然,目前仅是APP的呈现并不是他最终的目的。

    拯救中医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与瑰宝。千百年来,中医药以其独特的防病治病理论体系,为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预防保健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后,中医药更是为世界所瞩目,中国的传统医药面临再一次发扬光大的机会。由于历史发展中的种种原因,中医阵地一直逐渐萎缩,西医占了上风。

    目前国内的中医医生两级分化严重,那些老中医德高望重,一号难求。而年轻的医生,人们往往认为他们资历不够,门可罗雀。老中医的时间精力有限,年轻中医生活压力大,收入减少的压力导致其更加不能专注中医事业。因此中国的中医药后继无人,活力不足,失去了发展后劲。

    因为缺少中医,中国的老百姓每万人仅拥有三名中医,患者们不得不去看西医,长久下来形成恶性循环,中医只会越来越衰落。

    在严俊看来,中医是对老百姓最好的,只需要望闻问切就能精准地解决病痛,而不需要像西医那样繁琐——稍有不爽则验血验尿拍片做CT,动用复杂的仪器和设备,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成本。并且,西医不是万能的,在某些方面远不如中医,比如中风之后偏瘫,西医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在欧美发达国家被视为无药可救的外国人,专门来到中国,扎针、理疗,用中医疗养。

    另一方面,在国内中医日渐衰落的同时,韩国的韩医、日本的汉医却兴旺地发展了起来,虽然它们都是源自中医,但是由于韩医和汉医受重视的程度远超中医,在现今的医疗技术条件下,它们反而蒸蒸日上。尤其是在韩国,韩医的社会地位较高,收入也相当可观,并且韩国“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进入申报程序。

    中国是中医要的发源地和创建者,如今墙内开花墙外香,不能不说这是一件令人非常痛心和惋惜的事情。

    习近平主席曾经表扬中医馆,称开设中医科、中药房很全面,他表示现在发展中医药很重要,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他自己生病时也喜欢看中医。

    习主席的话更是让严俊看到了希望和方向。

    “现在是时候干这个事情了,凡事总要有人开头,我要把中医药的事情提升到大变革的局面,打破现有的格局,突破瓶颈状态。让年轻人成长,让年老的发挥他们的优势。”提及自己的正在做的事业,严俊激情澎湃,一腔热血。

    做健康保姆

    严俊出生在中医世家,当过医生,做过药师,管理过医药仓库,卖过药,开过店,中医、中药对他来说,就像每天吃饭睡觉一样,充满在生活里。奇异的药香从他的生命之初就开始萦绕在他的周围,他希望有生之年都为这种“香”做贡献,更希望把这“中国香”做得更浓、更纯,让它飘进全世界每一个需要它的患者身体里。

    目前还没有谁能够扭转中医药的局面,严俊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的想法很简单:“先把中医医生们抱团团结在一起,只有他们团结在一起,价值才能迸发。”

    2014年受滴滴模式的启发,严俊决定成立自己的团队,一心要为中医药做点事。

    由于目前中医药的困境是药物分散,以及中医分散,他要借助移动互联网把他们串联起来,让他们变成一家,让中医药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他说,中医药结合在一起,价值才能迸发,各干各的没有大发展。

    所以,他先做了一个手机应用软件“康保母”。他先把中医医生抱团在一起,让康保母绑定医生资源,让这些集合进来的医生们觉得自己是在一个团队、一个集体里面,继而让医生们感到康保母就是自己的。

    然后做后期的中药,和农民合作,每个品种溯源、监控,保证药品质量。

    就平台而言,要让用户体会到:医生就是病人的保姆,解决患者的各种问题。所以康保母的定位是:我们不做您的医生,只做您的健康保姆。

    面对严俊的选择,有朋友认为他很天真,几千年了,都没有人能够打破这种格局,他能行吗?还不如把眼前的钱先赚了再说,现在想着赚未来的钱太不切实际了。“就中医药市场而言,就是需要有人去做这个事情,一旦做起来,中国的中医药才会更厉害!”严俊下了这样的狠心。

    他朝着自己的理想一步一步前进,头也不回。

    所以,才有了我们如今看到正在干大事业的他。他希望借助互联网,渴望颠覆中医药的传统局面,打通直接连接病人与医生的商业新模式,建造一艘中药商业的巨型“航母”。

    鲁迅说,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严俊正走在这样一条世人没有走过的路上。(文/黑豆)

编辑:闫志阳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