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双11前,从财报数字看「平京战役」PK「京腾计划」

2015-11-05 15:07:04来源:中原网
字号  

    天猫把「作战指挥部」搬至北京,苏宁主打O2O购物节,京东将购物节延展到11天,腾讯则给出了国内最强移动入口……一个几乎是史上竞争最惨烈的双11即将来临。

    双11眼看着还有几天即将到来,与往年的阿里搭台、诸侯混战相比,今年的电商格局产生了重大变化。

    最大的看点在于玩家们的合纵连横——阿里在8月份以280亿入股苏宁后形成联盟之势,在双11这个时间节点,有意合作出 击,苏宁甚至喊出了「平京战役」(京=京东),检验初期成果;9月份,京东与腾讯共同推出「品商」,又称「京腾计划」,意图打通社交电商渠道,甚至推出连 续11天进行全品类促销来狙击阿里。总体来看,今年的双11已经成为两大联盟的一场重量级PK,中小玩家们很不幸,基本无人问津,被行业忽略了。

    苏宁+阿里:整合效应尚未出现

    两大联盟的四家公司中,处于统一战线的苏宁与阿里均公布了最新一季Q3的财报,从中我们可以检验苏宁与阿里是否已经产生了化学效应,也能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双11开战之际两大联盟的局势。

    几天前,苏宁公布了2015Q3财报,前三个季度,苏宁营业总收入为801亿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0.53亿元,同比增长105%;单看第三季度,营收为305.3亿,同比增长7.05%,净亏损2.9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25%。

    细分来看,第三季度自营商品收入为99亿元,开放平台商品交易规模为32亿元,线上平台总交易规模131亿元,同比增长55.64%,这较上半年增长104%的表现有所放缓。

    相比于往年同期的总体表现,苏宁在Q3单季财报的营收增长率与净利润都算不上好看,尤其是在备受关注的线上部分,并没有因为阿里巴巴的介入而突飞猛进,事实上,无论是股东还是传统零售业业界,都期望着苏宁焕发第二春,从而引领传统零售商的渠道变革。

    回过头来看,苏宁拥抱阿里的的时间截点是在8月初,Q3财报截止日是9月30日,两个月的时间,平心而论是难以快速完成 整体甚至业绩提升的,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了相当复杂的整合问题,尤其是在苏宁有着18万员工的庞大身躯的基础上,但在双11前这个节骨眼上,这份财报也让苏 宁的「平京战役」略显底气不足,但我想更多原因并不出在苏宁,而是阿里身上。

    众所周知,作为传统零售行业领头羊,苏宁在进入电商时代后一直在努力转型,无论是几年前更名「苏宁云商」,还是目前主打线上下一体化的「苏宁云店」,都在希望通过互联网转型来与阿里、京东们一绝高下——不过隔行如隔山,电商行业的流量、营销、供应链、仓储物流等与传统零售行业存在着巨大差异,苏宁这头大象经过几年的转身后,最终接受了阿里巴巴的入股,结成了电商联盟,而从财报来看两家的对比,阿里巴巴似乎获取的更多,而给 予的很少。

    10月27日阿里公布第二财季(第三自然季度)财报,其营收为221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非GAAP)为92亿元,同比增长36%,全平台GMV交易总额达到7130亿元,同比增长28%。

    对比苏宁Q3财报,阿里的则靓丽很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官方财报中除了提及了所投资的微博,魅族甚至还在走全资收购流程的优酷土豆外,基本没提苏宁几个字,这不免有些意外——相对比苏宁方面热情满满的给出强有力线下资源,「机智」的阿里巴巴似乎更像个财务投资者。

    用阿里方面的话来形容这份财报,是「业务强劲迎接双十一」,不过即使占据优势,想必也不该置合作伙伴于不顾,凭借主场优势试图一家通吃。

    事实上,阿里近年来知名的投资案例中,真正产生化学效应的案例并不多,微博作为国内第一社交媒体平台,并没有在阿里的支持下长出电商的种子,而是走向了兴趣化与垂直化独自发展的道路;颇具个性的魅族手机在接受阿里投资后,几乎也没有撼动哪怕一丁点儿的互联网手机江湖,距离 华为小米等越来越远。

    而再回过头来看苏宁,尽管Q3亏近3亿,但在移动订单、开放平台与SKU拓展、门店建设与仓储物流上还是有着一定进展,我们不知道这里面有着多少阿里巴巴的贡献,但这些才是真正支撑起其线上业务的基础,现状来看,苏宁这时提出的「平京战役」并不恰当,耽误之急是快速从阿里 获取经验值,双11期间从「O2O购物节」的入手去磨练线上业务,才能站稳脚跟,在电商层面与京东,阿里形成真正的三足鼎立之势。

    双11过后的Q4业绩,是再次检验双方合作互补效应的重要节点,更加值得关注。

    腾讯+京东:概念落地,双11迎来大考

    目前另一端的「京腾计划」联盟的两家都没有公布财报,所以我们仅从业务合作的角度来看看他们如何布设战局。

    京东在618店庆日的一轮购物节大促后,同样试图在双11中抢占有利位置,依靠传统的3C与家电的优势项目,结合较为完 善的仓储物流体系,实质上几年来京东已经在双11上获取了相当多的关注,也抢走了阿里不少风头——从去年阿里注册「双11」商标转而排斥其他玩家参与,到 今年针对京东让平台商家「二选一」,两大巨头在全民皆知的两大购物节上已经算得上拔刀相向,随时可能引发械斗。

    今年京东在双11上最大的变化在于与腾讯协同推出的「品商」,结合京东的正品行货的概念与腾讯无敌的社交属性,试图打通社交与电商,从侧面战场突击阿里,这也不失为一招好棋,从11月1日开始,京腾联盟已经开始了长达11天的促销活动,避免了双11当日购物体验差的局面。

    从Q2京东财报来看,GMV为1145亿元,同比增长82%,净收入459亿元,同比增长61%,净亏损为人民币 5.104亿元,同比收窄。从交易总额与收入看,京东的增长都要大幅高于阿里与苏宁,冲劲更猛,但受到成本控制与物流投资等因素影响,持续的亏一直也是京东不可避免的问题。

    再看腾讯,可以说今年是首次深度参双11,但却已经动用最核心产品——微信的原生广告流资源来推京东商品,单看这个动作似乎理所当然,毕竟是投了真金白银,「他好我也好」的事儿,但联想到上文提到的阿里对于苏宁的「看不见摸不到」的支持力度,腾讯与京东简直可以形容为要睡 到一个被窝里的基友了。

    从数据上说,腾讯持有京东的股份甚至还少于阿里持有苏宁的股份,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腾讯给予的力度是相当厚道的,毕竟其电商业务都给了京东,协同起来也更有利自身的发展;而阿里在看来,似乎更多是相中了苏宁的家电,线下,门店,物流等资源,把「脏乱差」的活儿推给对方,自 己吃起了坐享其成的果实。

    截至目前,双11还未到高潮,京东腾讯联盟的社交电商,「品商」落地后能带来多大的力量还不得而知,而阿里与苏宁的结合至少从财报数据上看还未产生联动效应,但未来的潜力同样不可忽视。

    双11前,天猫把「作战指挥部」搬至北京,苏宁主打O2O购物节,京东将购物节延展到11天,腾讯则给出了国内最强移动入口……一个几乎是史上竞争最惨烈的双11即将来临。

编辑:闫志阳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