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罗湖城市更新中构建制度竞争力:智慧、生态和国际化

2015-11-03 18:40:51来源:中原网
字号  

    10月29日,以“罗湖城市更新中构建制度竞争力:智慧、生态和国际化”为题的研究项目汇报在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展开。广东省委党校谢林平教授(副巡视员)、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处副处长林毅、罗湖区发改局局长李小宁、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秘书长吕宪国、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贾海峰、澳门大学政府与行政管理系助理教授陈定定、荷兰Inbo事务所国际事务总经理Aron Bogers等四十余人参加了这场多学科交织的项目汇报会,凤凰网记者参与了全程活动。

(罗湖区发改局局长李小宁主任)

    2015年年初开始,罗湖发展研究中心委托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承担“罗湖智慧城市顶层规划”和“罗湖海绵城市顶层规划”两个研究课题,尝试思考罗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据这两个课题的负责人、总规划师陈溪博士描述,虽然初始任务在于讨论罗湖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的顶层概念规划,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陈溪博士认为罗湖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从单纯的土地空间、产业需求挑战,转化为区内的土地紧约束、产业需求不足与区外构建创新驱动的内生经济浪潮之间的差距,再考虑到中国急需构建内需经济模式的国情、深圳转向创新驱动增长模式的市情、罗湖成为深圳城市更新试点的区情,如果没有系统化的顶层思路,罗湖将在深圳的发展中进一步丧失生存空间。因此陈溪博士将研究对象从“智慧规划”和“生态规划”扩大到“空间规划”、“运营规划”和“国家战略”,希望将这五个方面结合起来为罗湖新型产业的塑造以及制度竞争力的构建提供系统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可复制性的发展思路。

(陈溪博士)

    据凤凰网记者现场观察,现场的汇报由顶层战略规划、水文规划、空间规划、信息和运营规划、国家战略等五部分组成。以产业园区为城市更新的载体,将生态水文、城市空间、信息技术和园区运营四个模块有机结合起来。据陈溪博士的解释,水文、空间、信息和运营共同构成了新型基础设施,为区别于传统钢筋、水泥为代表的基础设施,陈溪博士将这一新型基础设施命名为基础设施2.0,这一新型基础设施支撑着新型治理模式。陈溪博士说本规划的目的不是为了智慧而智慧,也不是为了生态而生态,而是牢牢抓住“产业”和“治理”两大目标,这是罗湖、乃至深圳的核心挑战。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是考虑到罗湖或深圳之大,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将众多的功能聚合于产业园区,不仅符合“产业”和“治理”两大研究目标,也减少了规划落地的风险。国家战略则包括两个含义,一个是规划全过程中融入国际化视角,即每一个模块均与全球顶尖企业或机构合作(如墨尔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罗马大学、荷兰Inbo设计所、中兴通讯等),保障着规划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另一个含义则是利用本规划中的“基础设施+治理创新”模式推动中国产能和资本的国际化,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提供新思路。

    首先汇报的是水文规划部分。本课题组基于深圳空间地理信息中心所提供的数据做了内涝模拟仿真,并与深圳水务集团进行了研讨,预测了罗湖目标区域的积水情况。但水文和生态规划不能解决城市改造中的所有问题,因此纳入了空间规划模块。虽然本项目的讨论深度限定于顶层规划范畴,但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最优秀的四支空间规划设计团队对四个试点(梧桐山片区、大剧院片区、水贝片区和莲塘片区)予以了一定程度的深入,力求其研究成果“接地气”。陈溪博士说如果将生态和空间视为城市发展的底线与主体,则智慧和运营就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效率保障,这四个方面相互融合。生态规划和空间规划的目标在于营造产生知识和创意的氛围(这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再利用智慧规划(硬件体系)和运营规划(软件体系)将知识和创意转化为技术和产品,以此服务于市场并催生知识驱动型产业。智慧规划(硬件体系)所构建的虚拟空间不仅支撑了运营体系,还可弥补罗湖真实地理空间的不足,这种功能上的需求也促进了产业需求的增长,同时由于生产工具(信息技术)的改变导致了生产方式(地方治理)的改变将带来治理模式的改变。这种将生态、空间、智慧和运营落在一个个产业园区上的思路,是实现“产业”和“治理”两大变革目标的行动路径及具体抓手。由此构建的城市发展策略可能是罗湖产业转型和治理升级的必经之路、我国构建创新驱动的内需经济发展模式的可行之路、我国富余基础设施产能和资本的国际化的创新之路。

    项目汇报后,凤凰网记者记录或采访了现场嘉宾和咨询专家们的意见:

    谢林平(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副巡视员):地方政府向设计院借脑,既体现了政府治理思路的转变,也体现了传统国有设计机构的深入思考,对于政府和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均有重大的意义。从本项目所展示的几个案例来看,我认为在莲塘片区建立国际港、艺术小镇建立一流休闲中心及大剧院片区适度保留城中村的探讨值得深入。目前北上广深都在积极转型,相互竞争,罗湖不能拖、不能等,在这些思路和规划中哪一个条件成熟了就先做哪个。鼓励罗湖做实与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的合作,树立我国一线大城市中心城区可复制的城市更新模式。

    李小宁(罗湖发改局局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如我们刚才研讨会中所言,罗湖由于紧张的土地资源、前期规划的不足和后天的基础设施老化,导致罗湖目前的产业发展空间出现了一些危机,这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品质生活的追求不相适应,所以城市更新是罗湖必然的选择。在这方面我们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近期审批管理权限下放到区里行使。这将大大提高整个城市更新审批效率。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提出的是“两个一百”的目标。明年对整个城市更新这块投资将会达到一百个亿,未来两年之内,整个审批、启动的项目可能会达到一百个。也就是说城市更新将在罗湖全面铺开。

    我们需要思考更新的目标是什么?指导思想是什么?路径和核心理念是什么?如果仅仅是满足于折旧建新,那只能使城市有一个外表上的变化,没有内核的提升。所以我们长期和奥意建筑合作,并与今天会上的国内外专家研讨,总结了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智慧城区”。“智慧”包括整个体系有效的运行、人性化的运行、充分满足群众需求的运行,应达到“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服务”三种有机的结合,博览众家之长形成罗湖“智慧建设城市”体系。第二个是“生态城区”。罗湖本身有非常好的生态基础和条件、有非常好的自然禀赋,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善用生态资源,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物之间更加和谐、更加密切、更加协调的一种关系。让人们在这个城市生活得更加舒适、更加安逸、更加满意。第三个是国际化。罗湖是个口岸城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同时又毗邻香港。所以罗湖的城市更新一定不能仅仅满足于一个城区的定位,而应该是作为“中国的世界之窗,世界的中国之窗”来定位考虑城市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对罗湖的定位,是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服务基地和总部基地,所以我们整个城市规划必须是要立意高远、必须是要科学规划、完美设计、精准发力来实现我们国际化的目标,推进“智慧城区、生态城区、国际化城区三者的有机结合。

    林毅(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处副处长):本研究以园区为载体来发展智慧城市的思路是值得肯定的。我认为IT技术只是工具,如何围绕城市功能并结合不同区域特征来建设智慧城市的尝试值得深入。

    吕宪国(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秘书长):生态是提升城市未来竞争力的基础,这个研究能在城市更新中考虑生态和水的要素是值得肯定的。建议在山水等自然单位丰富的罗湖,思考如何将水留存作为自然景观。

    贾海峰(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海绵城市是一个新的理念,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是对传统城市规律性的一个延伸,把它加进去是非常必要的。早期我们城市的开发,包括其它景点的发展,是末端控制为主,希望现从源头、过到末端全过程控制。虽然它是从水这块提出的,但远远不只水这块,应是整个城市发展、管理的全方位更新。

    陈定定(澳门大学政府与行政管理系助理教授):首先我觉得这个研究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以“一带一路”为背景整合了跨学科团队,其综合顶层规划有利于通过展示软实力,增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一带一路”这个国家战略也需要与地方政府有一个联系,与地方政府的地方治理有机结合。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要做好地方治理升级,如何跟国际上的标准和规范比较好的结合是最重要的。前期的策划和可行性研究,要做好国际文化、国际实验,看看怎么跟我们的地方标准和规范融合或变通。因为我们中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城市记忆,乃至水文、地理条件等等,若没有融合和变通而照搬国际经验,对本地城市的改造不一定是有效的。

    李进保(达实智能建筑智能化事业部总工程师): 运营是智慧城市全生命周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通过运营来保证各方获得一个合理的回报,是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现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已经比较普及了,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的运营,将智慧城市和园区运营融入城市规划中。

    孙继伟(中兴通讯政企行业规划高级工程师):我们认为数据是智慧化的关键,大数据应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协同推进规划设计、规划思路与方法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将大数据转变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Aron Bogers(荷兰Inbo设计所国际事务总经理):今天的汇报活动就像演出一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圳是繁荣且充满活力的,但深圳、特别是罗湖的进化面临着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挑战。在只有30年的历史里,深圳从一个生产基地变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知识基地。在当下经济收缩的情况下,一个新的篇章将会打开序幕。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保持罗湖在深圳的经济地位,并对新的各种社会群体保持吸引力?在这个转型更新的过程里面,我们要清楚知道转型和更新需要一个长期的策略和多学科的方法。新的(智慧的)技术可以帮助分析目前的条件环境,并且预测到未来的新需求。在不忘记历史和不忽视旧价值的情况下,需要加速寻找新的价值。深圳应该把建筑空间上的更新转型和与人为主的社会更新和转型连接起来。停止拆除城中村,把城中村改造为新的城市空间,为新一代的人群设计新式的居民楼宇和房型。给年轻的创客和企业家提供一个健康的商务生态系统,把他们和投资者、企业或各种机构连接起来。把市民和社区融入到城市更新的整体过程里,并且积极地和各种商业体以及政府的各种层面建立起合作的关系。

    邵滨军(万科南苑新村旧改办负责人):城市更新的发展一直围绕着政府、业主和开发商展开,只有实现三者之间的共赢,才是最理想的模式。政府出于改造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一般会在政治和法规层面完善城市更新制度;业主的目的则在于能够通过城市更新获得良好的改造回报和家园环境的变化,争取最大的利益;开发商则处于政府与业主之间,既要遵守政府的政治规定,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进行运作,另一方面又必须与业主之间达成良好的互动,并且实现双方利益的平衡,所以在这三者之间是一个互利共赢、彼此依存协调发展的一个关系。我们觉得政府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增加他的政治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力度,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才能给城市的更新增添动力。

    此外,国开行深圳分行、中建基础设施投资、IBM、卓越物业等多家单位也应邀参与现场讨论。

编辑:闫志阳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