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个明白中原网> 新闻中心 > 中原锐评 注册登录

"王宽家"本身就是浓浓的"郑能量"

2015-10-16 11:13:50来源:中原网
字号  

  赵连卿

  《北京晚报》的记者来了!辽宁卫视的记者来了!河南电视台、河南报业等各省级媒体也不约而同地赶来了……采访后,他们纷纷热赞“王宽家”演绎了“最温暖、最有爱心的城市故事”,抚孤育人17年,“王宽家”所涵养而成的人间大爱感人肺腑,所积善而成的人生大义令人佩仰,让记者们不禁肃然起敬,采访中不少记者眼里饱含热泪。(10月15日《郑州晚报》)

  读了“王宽家”的新闻报道后,我深深地被打动,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爱心,感受到了“郑能量”,并与不少记者一样眼里饱含着热泪,这泪是敬佩,是感动,也是感激。

  说是敬佩,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如王宽夫妇那样,因为不忍心看着父老乡亲的难处,能主动放弃自己的安逸的退休生活,而毅然决然地将所有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投入到抚育孤儿上,为他们营造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家”。本来可以当他们爷爷奶奶的年龄,却甘心当起了他们的爸爸妈妈,其目的只是为了让他们有一个完整的家,切身感受到父爱母爱,让他们的成长没有遗憾,让他们的成长更加完美。这样的故事,这样的老人,又怎能不让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呢?

  说是感动,因为当两位老人的退休金难以承受养育孤儿的费用时,他们能放下自己的名声,毅然踏上了赴茶楼卖唱的道路,有时甚至为了区区60元收入,就半夜爬起来赶场,如果没有对孩子深深的爱,又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呢?更不用说,为了养育孤儿,王宽老人因为劳累先后病倒多次,3次还被下达病危通知书。但自始至终,老人心中装的却不是自己个人的安危,而是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的上学。这样的事迹,这样的老人,又怎能不让你我为之动容呢?

  说是感激,因为假若没有他们的养育,6个孤儿的命运或许就不会是今天的样子,甚至还会流落街头,那样不仅对他们个人是损失,对我们社会来说也是损失。因此,我们应该与那6个孤儿一样,饱含对老人的感恩感激之情,对他们说一声“谢谢您,您辛苦了!”

  “王宽家”,已成为一个爱心的代名词,已成为郑州“郑能量”的代名词,成为城市文明的代名词。更让人欣慰的是,“王宽家”的爱有来有回,在爱心中长大的孤儿们已接过了老人爱的接力棒,成为爱的使者,将城市温暖、城市之爱传递下去,知恩报恩、乐善好施、扶危救困、助残济贫……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品质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

  可以想象,当“王宽家”爱的暖流不断扩散,每个人都成为爱的传播者和受益者时,“郑能量”将会进一步放大,将会让我们感受到郑州城市涌动的暖流和爱心,这无疑是郑州这座文明城市最好的名片。

编辑:袁连贺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