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14年前本报率先报道,王宽夫妇说会永远珍藏报纸
一个人做一次好事不难,难的是日复一日地坚持。
整整17年过去了,王宽夫妇收养的6个孤儿,5个已经长大成人,留在家乡的“渐冻人”孤儿也被好好供养,直到18岁辞世。
老大海波已经结婚成家,文娜和仪欣都读了大学,文娜刚刚订婚,仪欣今年6月大学毕业,文胜和前良也都读了中专,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5个孩子还有当年爷爷奶奶教会的一技之长——各自会一样乐器。
虽然孩子们都逐渐搬离了老两口的家,独立生活,但是家中仍然保留着男孩和女孩们的大通铺。“他们随时可以回来,这个家永远欢迎孩子们。”
14年前《郑州晚报》的整版报道,王宽夫妇也依然珍藏着,“这篇报道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
夫妻俩和6个孤儿的故事被晚报率先报道后,状况得到了改善,王宽在茶楼的“点唱率”也高了起来,有很多看过报道的茶客点王宽的戏,“还有人直接拿500块钱给他,说王老师你唱不唱都可以,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王宽说,这篇报道刊发后,他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胆子更大,更有力气了”。
而更让两位老人难忘的是,当年南阳路一小的张校长,也是看过晚报的报道,见到两位老人登门求助,才拍板免除借读费,全部接收几个孩子就读的。“这篇报道,我们会永远珍藏着。”
7
二老言传身教,全家乐善好施
采访王宽夫妇,绕不开近年来本报多次报道的自强不息的“渐冻人”王海龙。
这位乐观向上、积极与命运抗争的青年是老两口的外孙,他曾经被医生判定活不过20岁,但是今年已经26岁。颇具音乐才华的他,曾参加过“中国梦想秀”,他深情的演唱、为姥姥姥爷“金婚”圆梦的真挚情怀,感动了所有观众。
在郑州市,王宽一家是出了名的爱心家庭,逢年过节,二老率领家里几个孩子到儿童福利院、老年公寓慰问是常年坚持的事。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对好人刘东兴、西瓜哥的救助中,总也少不了他们一家人的身影,他们帮助了一个又一个,一家又一家。
就连王淑荣生病住院的时候,也不忘记帮助别人,“我做手术住院时,遇到一个病友,37岁,姓张,她因为心脏病严重,家里没钱,要放弃治疗回家去”。
王淑荣决定资助这一家人,一出院就张罗着全家人到街头义演筹钱,“那次义演连着三天都下雨,最后我们给她筹了1万多块钱送去”。
张某最终接受了手术治疗获救,她还认王淑荣当干妈,经常来往走动。
对于王宽一家人来说,做好事似乎已经融进了他们的血液,成为一种本能。
王海龙参加“中国梦想秀”之后,在一家咖啡厅找到了驻唱歌手的工作,第二个月挣到了900块钱,他告诉姥姥说,要用这个钱买两辆轮椅,送给两个在街上卖唱的病友。
而王海龙参加“中国梦想秀”的25万奖金,则全部资助了西安一位需要做肾移植手术的病人。
海龙说,正是因为自己身患疾病,才更能体谅需要帮助的人,“我帮助别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是多年来姥姥姥爷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