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各国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利益交融更加紧密,合作共赢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如何让世界更加美好,让人民更加幸福,让国家间更加和平相处,这是一个全球性课题。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9月28日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重要讲话,为解决这一全球性课题指明了方向。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习近平主席提出的5项原则主张,充满东方智慧,彰显责任担当。
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理念深植人心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类历史长河中,发展进步常伴随着战火硝烟,真正和平的年代少之又少。当年世界,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十几亿、几十亿人口正在加速走向现代化。
如何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在新的历史关头,人类呼唤立足长远、为世界全局谋的政治智慧。
习近平主席首次到访联合国总部,主动回应人类关切。在联大一般性辩论时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深入介绍以公平、开放、全面、创新为核心的发展理念,系统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路径,宣布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支持联合国和多边主义等方面的重大举措,并与世界各国领导人共同探讨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
习近平主席阐释的这一系列重大政策主张紧紧围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着眼人类前途命运和世界发展方向,旨在推动世界各国继续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这是中国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是中国领导人登高望远、着眼全球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中国在探索国际关系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习近平主席带来的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的政治智慧,令人振奋!”巴基斯坦中国委员会执行主任菲扎尔·拉赫曼对本报记者表示,希望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使互利共赢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各国共享发展成果。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伊恩·泰勒对本报记者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梦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发展梦将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中国理念针对性强,中国主张思路清晰
“习主席多次提出新型国际关系、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展现出主动积极、与时俱进的大国风范,并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思路,这必将大大加快国际秩序的调整进程。”西班牙中国政策研究室主任胡里奥·里奥斯对本报记者表示。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从战略层面回答了国际社会该如何做。70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尚未结束时,中国、苏联、美国等50个国家代表齐聚美国旧金山,发起成立联合国,期盼世界永续和平。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联合国宪章贯穿主权平等原则,建立国与国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是联合国宪章宗旨的体现。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扔掉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提倡协商民主成为现代国际治理的重要方法,走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相交新路,中国主张思路清晰。
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从保障方面提出了要求。当今时代,仍有一些国家追求片面的绝对安全,试图通过结盟保障部分国家的安全,不顾其他国家的安全。更有甚者,有的国家奉行丛林法则,穷兵黩武,暴露出思维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弊病。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丰富了国际安全理念。
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具有世界视野的发展观是从2008年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总结出的经验,也是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不可持续发展中得出的结论。全球8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每年600万孩子在5岁前夭折,近6000万儿童未能接受教育,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是重要基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文明,世界因此而丰富多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合作共赢才能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从人与自然的视角,丰富了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人类发展与自然密切相关,二者同呼吸、共命运,建设人类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可忽视生态体系建设,国际社会应携手走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提出的顶层架构,对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亚洲和平与和解理事会秘书长、泰国萨兰隆外交学会基金会委员戈萨认为。
在国际舞台唱响中国声音
习主席此次在联合国阐述中国的政策主张,在国际舞台唱响中国声音,是着眼国际大势,对中国重大外交理念的深刻阐释,是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是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宏大课题给出的中国方略。
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宣布设立为期10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宣布中国将加入新的联合国维护能力待命机制,并决定为此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并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中国决定在未来5年内向非盟提供总额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支持非洲常备军和危机应对快速反应部队建设。一系列举措,体现出中国正在切实践行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维护者的角色。
“在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将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洛马诺夫对本报记者表示。
目前的国际形势并不乐观,恐怖主义肆虐、地区局势动荡,新问题又层出不穷,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为推动国际秩序稳定、国际社会繁荣发展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更为值得肯定。埃及地区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伊曼对本报记者表示:“我相信日益强大的中国在未来一定会扮演越来越积极的角色。”
南非金山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加斯·谢尔顿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的外交政策注重产出共赢的结果,这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友好的外部环境,也为全球其他国家提供了机遇。中国文化注重包容和开放,中国梦的实现将为世界和平带来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展示了中国推动共赢合作的真诚意愿。
(本报北京、伊斯兰堡、伦敦、马德里、曼谷、莫斯科、开罗、约翰内斯堡9月28日电 记者裴广江、韩超、王慧、杨迅、李应齐、王迪、张志文、曲颂、王云松、倪涛)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29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