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中原网>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注册登录

习主席接受美媒专访:一次成功的公共外交行动

2015-09-23 23:16:37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字号  

  习主席接受美媒专访:

  开诚布公,从容自信:一次成功的公共外交行动

  作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胡 勇

  在启程访美前夕,习近平主席接受了《华尔街日报》的书面采访。面对美国主流媒体的“尖锐”提问,习主席开诚布公,从容自信,堪称一次成功的舆论造势与公共外交行动。虽然作为高潮的“习奥会”尚未登场,但在中美双方长时间的精心筹划下,舆论有理由相信习主席此番对美国的国事访问一定会取得累累硕果。

  然而,如果对比2012年2月习近平上一次对美国的正式访问,不难发现两次访问的背景已发生微妙的变化。彼时美国人更多是用“好奇+期待”的目光注视中国下一代领导人的“暖身之旅”,并力争彼此都留下一个好印象。如今,华盛顿则是用更加挑剔的眼神来审视习近平这位强势的合作伙伴兼竞争对手,对中国近年来全方位的崛起更是五味杂陈。因此,习近平主席此行除了收获掌声,也将迎难而上,直面挑战。从这个角度来看,《华尔街日报》的采访只是一次“预演”。

  众所周知,去年“瀛台夜话”以来的中美关系虽总体稳定,但风波不断。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双方在南海、网络安全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上的摩擦有加剧之势。一些忧心忡忡的美国政界和学界人士甚至发出了中美关系正处于“临界点”或者中美将爆发“新冷战”的警告。进入下半年,随着美国大选党内初选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美国政客又把中国作为靶子。尽管其中不乏博眼球的成分,但一定程度上也恶化了中美关系的舆论氛围。

  如何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中的上述分歧或“杂音”?有一种习惯思维是片面强调“以和为贵”,“大局为重”,少谈甚至避谈矛盾。其结果是有可能表面上花团锦簇,皆大欢喜,却留下长期的后遗症。而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建构“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双方就必须正视所有可能导致中美冲突和对抗的因子,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建设性的管控,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更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习主席行前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就提供了一个正面的示范。

  纵观《华尔街日报》的12个问题,几乎涵盖了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所有“兴趣”。特别在有关中美关系的部分,无论是挑战以美国为主的全球治理结构、伊核朝核问题,还是南海岛礁建设、网络间谍纷争,个个都是敏感又棘手的难题。其中自然有诸如“中国威胁论”等人为操弄的因素,但也不排除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与猜忌。显然,“不值一驳”,“不予置评”或者打太极都不是理想的回应方式。

  面对上述难题,习主席没有回避闪躲,而是知无不言,用事实来答疑解惑,充分体现了此次“增信释疑之旅”的题中应有之义。比如他讲到:“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贸易总量占世界五分之一。这两个‘大块头’不合作,世界会怎样?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再比如,“一个家庭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中美两国难免会存在一些分歧。……对可以解决的问题,双方要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加以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以建设性方式善加管控,防止激化或升级,防止对两国总体关系和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合作大局造成干扰”。

  熟悉中美关系的朋友都知道一句“名言”:“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这固然是由一些结构性因素决定的,但中美“破冰”已43年,建交已36年,两国既合作又竞争,已然是常识与常态。未来中美关系能否不要太坏,然后尽量向好的面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能否理性、务实、成熟地看待和处理彼此矛盾。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习主席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就看美国领导人能否相向而行了。

 

编辑:卢迪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