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之六:更高水平的综合交通枢纽

2015-09-23 17:04:30来源:中原网
字号  

  总理“+”分 郑州“+”油 最强音:郑东新区12年——新型城镇化的中国样本

  核心提示:有位哲人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一个区域的发展,也是这样。

  天行健,人自“强”。岁月倏忽间,郑州的郑东新区走过了“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区”的关键三步,今年又走过了“十二年”这个意义非凡的关键一步。

  十二年,于一个人,从婴幼儿到“强”壮少年;

  十二年,于一个区域,发展与变化沧海桑田、天翻地覆。

  从浩浩大泽到高楼林立,从三五店铺到巨头扎堆,从区区千人到人口过百万,十二年的拓荒和建设、探索和实践,郑东新区终从蕞尔小村变身现代大都会,变身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样本。

  十多年前,时任河南省省长、省委书记,现任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高瞻远瞩,决策拍板规划、建设郑东新区,为郑州、为河南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平添新的动力、树立新的标杆。自此,奋发图“强”的郑东新区,开始发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时代“强”音,开始展现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样本力量。

  此后的十多年间,无论是到外省工作还是出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一直牵挂着郑东新区的发展。

  可以说,郑东新区的崛起与成长,蕴藏着大国总理运筹帷幄的发展情怀,蕴藏着中原儿女的奋斗自强,蕴藏着区域勃兴的内生动力。

  五年,十年,十二年……中国素有逢五逢十庆典的传统。一个区域白手起家、嬗变发展的十年、十二年,更值得品读与回望、思考与展望!

  2011年,郑东新区八年。当年6月27日起,作为省会主流媒体的郑州报业集团及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中原手机报》等媒体 ,重磅推出了“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系列报道,刊发版面数十个,前后历时近一月,十篇报道浓墨重彩,发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郑州声音, “求解”、“求效”、“求证”、“求实”、“求新”、“求升”、“求转”、“求真”、“求高”、“求重”的“十求”评论与深度报道同时出版发行《领舞中原看东区——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图书上、下两册全景式寻访、记录了郑东新区决策与探索、建设与发展的艰辛与嬗变、成长与壮大。

  2015年,郑东新区十二年,我们再次穿越厚重的时光隧道,透过当年已经泛黄的新闻纸,再次梳理、回顾郑东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为您集纳当年系列报道的版面,用新闻的名义以飨读者,以时间的重量褒奖十二年来郑东新区建设的决策者、参与者,激励现在和未来的建设者、助推者……

  【评论】

  东区实践·求升拼转型

  本报评论员

  100多年前,历史上贵为商都的这片土地,由于最适宜修建黄河铁路大桥,卢汉铁路最终选择取道这里。这,改变了历经3000多年变迁已经褪色为一座小县城的城市的命运。

  交会于郑州中心城区的卢汉、汴洛两条铁路,构筑了中国铁路史上第一个“黄金十字架”,“天地之中”的郑州,由此成为我国铁路第一大枢纽。

  枢纽之变,贵在求升。一个“升”字,涵盖了规模、档次、效率、辐射等许多内容。许多年之后,当我们经过城际轨道、公路客运、地铁“零距离换乘”,坐上掠地飞行般的高铁,在客运专线风驰电掣一小时即可到达中原经济区地级市、两个小时就可到达首都北京或者周边另外一个省会城市时,我们会感叹,这,才是我们想要的交通。

  此时的郑州,依然是“火车拉来的城市”,但火车早已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火车,已然是高铁,是地铁,是城际轨道交通。此时的枢纽之城,依然有京广、陇海铁路的十字支撑,而更高水平的综合交通枢纽,移至郑东。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