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焦点新闻 注册登录

银行账户被盗12万 法院判储户保管密码不当负主责

2015-09-17 07:11:02来源:新快报
字号  

  原标题:歹徒作案41次转走受害人12万 法院判储户保管密码不当负主责

  歹人通过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作案,至今未破案;银行担责两成

  储户的银行卡和网银认证K宝(类似U盘,也称USB-KEY)均未丢失,账户资金却被以快捷支付方式转走12万元,这是2014年11月发生在珠海的李某身上的遭遇。近期李某起诉珠海某银行要求全额赔偿,珠海市香洲区法院判决银行承担20%责任,一审后双方均未上诉。

  ■新快报记者陈婕

  通讯员刘晓亮谭炜杰

  41笔款被转走储户却无法收到短信

  案情显示,2014年9月,李某在涉案银行申领一张银行卡,并开通了短信提醒等业务。2014年11月14日21时41分,李某在自动柜员机上取现200元,指定手机收到了短信提醒。然而,从当天21时54分开始至16日的16时04分的3天里,李某的银行账户款项却频频发生变动,分别以网上银行、手机客户端、电话银行等快捷支付方式共支出了41笔款项,支出金额合计122964.78元。后来发现账户异常的李某立即挂失该银行卡,并到派出所向警方报案,该案警方至今尚未侦破。

  在案件审理中,李某表示涉案41笔资金交易时,其手机却没有收到银行发送的短信交易提醒。然而银行提供了41笔款项的支出时系统短信记录,全部短信记录显示“短消息转发成功”。

  经过仔细分析双方提供的证据,法官发现本案中的41笔交易是通过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的快捷支付方式进行,因此该案件不同于以往制造“伪卡”后到ATM机上取款的盗窃案件。本案中使用的交易方式不需要通过银行储蓄卡为介质,也不需要网银交易K保进行认证,在操作中只需通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输入银行账号、密码即可产生付款行为,即便有些付款需要验证码,验证码也是发送至指定的手机上。

编辑:卢迪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