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中原网>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注册登录

社科院专家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2015-08-28 19:03:24来源:新华网
字号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学习当中,特别谈到抗战历史和抗战历史研究,想请专家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谢谢。

   李学通:就像这位记者朋友刚才提到的,在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抗日战争史以及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对此也很关注。实际上再往前看一下,从2014年7月7日纪念全面抗战爆发77周年的纪念会上,包括去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都有相关的讲话。我们作为专业工作者对此也非常关注。他讲的几点我觉得印象非常深刻,非常贴切,并且符合当前抗日战争史研究的现状,或者未来发展的方向。比如我印象中,他在充分肯定以前长期以来相关部门,党史部门、军事部门、社科院、高校等已经取得的很多成果的基础上,同时指出,就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历史意义,以及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的影响相比,我们目前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有许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地方。

   8月28日上午10时,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汪朝光,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李学通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等方面情况。图为李学通答记者问。新华网 郭小天 摄

   我觉得很符合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而且他也提出几点,比如坚持唯物史观,要使我们的研究确立在详实、准确的史料上,经过细致深入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他强调,我们不仅要关注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的八年抗战史,要把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史贯通起来研究;他提出,总体研究要深入,专题的研究要更细致;他提出,要重视史料的收集,要全面整理相关的档案史料、文献史料、影像史料,特别注意在全世界范围内搜集相关的史料和档案,特别是提出要注意收集影像的史料;他特别提到要加强和国际学术界的交流,海峡两岸要共享史料、共同书写史书等等。我觉得都是符合目前学界的情况,对此我们也很有共识,在这些方面也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的空间,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深入,把这个研究做得更扎实、更细致。谢谢。

   李培林:我补充一点,因为我在社科院主管科研,所以最近我们刚刚布置了要对抗日战争的历史做一个中长期研究的规划。也就是说,我们研究抗战不是仅仅为了今年70周年出几本书宣传宣传,而是一个长期的考虑。因为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战争。中国自1840年以来一直受到各种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所以这次的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所以我们想以史为鉴,开辟未来。因此,这次研究大家也都知道,历史研究新的发现,很重要的是依赖于史料。我们现在的史料是多方面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自己的历史留下的史料,也包括国民党的史料,比如在南京第二档案馆保留的大量的国民党的档案。另外在台湾,我们也积极和学者合作收集档案。

   另外,我们还和日本合作。日本不仅在中国留下了一些档案,而且他们在中国还做了很多的调查,非常浩瀚的资料,包括日本现在已经开放的一些资料。另外,我们现在还在搞大量的人物访谈,当时身临其境的这些人物,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苏联人,参与这些事情的人当时留下了一些记忆。所以我们要通过多方面的史料,不是一家的说法,共同的史料、大家共同的历史记忆,来还原历史,在共同的历史的基础上开辟未来、走向未来。 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刚才李学通老师讲到了8年和14年的关系,我想请您进一步阐述一下,现在也有一些读者问,以前讲8年抗战讲得多,在这方面怎么理解?谢谢。

   李学通:其实大家很清楚,日本是近代以来对中国侵略时间最长,对中国侵略伤害最严重的国家。从甲午战争,甚至更早之前,对台湾(琉球)关于借口琉球漂民事件开始的对台湾的觊觎。大规模的是自甲午战争以后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想实现日本占领中国东北的野心,以致于进一步占领全世界的野心,从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日本大规模的侵略是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我们现在称之为局部抗战,实际上中国人民已经开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但是由于当时历史的条件和环境,抗日战争局限在东北地区。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把整个中国引进了战火,中华民族不得不进行全民族的、“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抵抗。而侵略是一步步来的,1931年的侵华战争和后来是一以贯之的,只是有不同的时段、不同的目的。因此,我觉得1937年之前东北的抗战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战的一部分,把它连贯起来可能对于我们抗日战争的艰巨性、全面性的认识更有利于我们认识的深化。

   汪朝光:我个人理解确实有不同的说法,包括在学术界对这场战争的时间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研究。但我个人理解,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抵抗,但是这个抵抗确实局限在一个短时间上,地域也局限在一个具体的地域,比如东北有抵抗。1932年日本把侵略扩大到关内,淞沪抗战上海也有抵抗,1933年侵略华北,长城抗战中国仍然有抵抗。1936年绥远地区也有抵抗。这些抵抗我觉得都反映了中国一定不甘于外国侵略的独立自主的抵抗精神,但在地域上毕竟有局限性和时间上的限制性。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中国的抵抗确实就像刚才李老师所说的“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全国共同一致,尤其是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真正使得这场战争成为一场全民族的自卫抗敌的战争。

   汪朝光:所以我觉得是否可以从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更多地理解这场战争,从1931年来理解我们可以更多地认识到日本侵略的持久性,认识到中国人民不屈服抵抗的持久性。从1937年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可以更多地认识到中华民族觉醒的全民抗战的全面性,国共两党合作、中华民族全民族大团结的一致性。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理解,都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编辑:卢迪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