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李培根: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变革

2015-08-27 15:20:10来源:中原网-郑州日报
字号  

  8月22日,武汉颂大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举办2015全国智慧校园建设高端论坛。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出席论坛并作了题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变革”的演讲。他从技术哲学的角度,阐释了对互联网教育的建设性与批判性思想。在互联网发展的滚滚大潮中,“互联网+”教育已经势不可挡,但要理性对待互联网教育存在的问题,“否定性寓于肯定性之中”,“互联网成为拯救教育的一股力量已在升起”。

  以下内容为李培根院士现场演讲实录,与大家分享。

   \

  大家很奇怪我为什么参加这次会议,毕竟我从事的是高等教育,而这个论坛主要是涉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我并不太熟悉。

  那为什么我会到这里演讲呢?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我的专业是制造业信息化,长期研究信息化的运用;其二,多年来我比较关注教育。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我很感兴趣,所以我走上了这个讲台,并很高兴和大家有交流的机会。

  毋庸置疑,“互联网+”是一股热潮。互联网教育势不可挡,它对传统教育是一种挑战。但我们也应看到,当前互联网教育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于从事教育的人士来讲,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一个是我们怎么通过互联网改善教育现存的问题,另一个是怎么改善互联网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

  我今天的演讲主要围绕三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介绍互联网教育的滚滚大潮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运用“否定性寓于肯定性之中”的哲学理论,探讨互联网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拯救的力量已在升起”,即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有哪些思考。

  一、互联网教育的滚滚大潮

  1、教育发展的趋势

  十八大提出:在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教育信息化。几年前很多人就看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Cyberspace(信息空间)对教学方法、年轻人的心理产生了影响,使年轻的一代经常被称为“动漫的一代”、“QQ的一代”、“游戏的一代”等等,即互联网怎样在教育中体现作用。

  其次,2006年Web2.0开始流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和标志。Web1.0时代,人们可以在网上冲浪,到了Web2.0时代,用户不仅仅可以冲浪,还可以制造波浪。Web2.0之后,千千万万的网络用户不断地丰富网络语言的内容。有些人意识到它可能会影响到教育,于是就提出了教育2.0的概念。最后,互联网教育时代,大学提倡“DIY”,即do it yourself,学生认为:我的教育我选择我做主。虽然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基本没有选择,但我们也不能把自由极端化,让学生完全做主,也会出问题。

  五年前,比尔盖茨在一次世界经济合作发展论坛上说:“五年以后,你将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得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比任何一个单独的大学提供的课程都要好。”同时,他还认为“唯一既能控制书本厚度又能拓宽知识的方法就是运用科技手段”。如今五年过去了,比尔盖茨说的至少一部分人在网上学习课程的预言实现了,现在科技发展太快了。很多年前我们讲“知识爆炸”,但是学生的书本不能变得越来越厚,那么“知识爆炸”怎么实现呢?就要用科技手段,而互联网是最好的科技手段。

  2、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

  Marketdata有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保持平均每年7.7%的增速,2015年将达到780亿美元,网络教育项目的入学人数大概占中学毕业生的37%。艾瑞网在中国网络教育市场格局的报告中显示,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2012年底达到723亿元,未来几年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以上是互联网教育的市场发展情况。

  另外,2007年萨尔曼·可汗成立了非盈利的“可汗学院”网站,已有2300多部不同科目的教学视频。随着时间推移,内容会越来越丰富。全球有5600万名中小学生观看它的教学视频,每个月600万学生登录网站,它引发了“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2012年“可汗学院”被美国周刊列为“影响世界百人榜”第四名。可见“可汗学院”在互联网教育的地位有多高。

  也有一些人提出互联网教育理论的内容,如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提出了“关联主义”理论。他认为,“学习和知识是建立在各种节点上的,学习是将不同专业节点或信息点连接起来的过程。互联网是在把这些过程、节点等很好地联系起来,并让学生能够把这些东西更好地串起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他还认为“学习可能存在于非人的工具设备中。”互联网教育平台本身就具有学习功能,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不断丰富互联网平台。

  3、大潮向中国滚滚而来

  我们现在应该看到,这股大潮向中国滚滚而来,中国的在线市场在扩大。据iMedia research显示,未来几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将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速。它们预计2015年中国的在线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 亿元。通过人民网可以看到,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了824亿元,有人预计2017年用户将超过1.2亿,市场将达到1700亿元,可见发展速度很快。市场规模在逐年增大,增长率在下降,我觉得这应该是合理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率会慢慢降下来。

  现在网易收集了像哈佛、牛津、北大、复旦这些名校的课程,在网上上传这些公开课;淘宝同学、百度、腾讯等也开启了互联网教育;还有一些中小学教育,如湖北黄冈中学的网校,也推出了自己的在线教育。随着慕课在我国开始流行,电子书包、翻转课堂、围坐学讲等纷纷出现。当然还有一批从事互联网教育的企业成立,如颂大教育。

  4、互联网教育的好处

  我们看到滚滚而来的大潮,肯定且一定是有好处的。那么这种好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简单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有可能变得多元化,不再是以前“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模式;

  第二,利用网络公开课(慕课),大家有机会听到一些学校的名师讲课,例如我们可以听到哈佛等名校教授的课;

  第三,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并不局限于在课堂上;

  第四,可能产生碎片化的学习,当然碎片化学习也有不好的一面,我们应该避免它们;

  第五,利用大数据可以提高学习过程的评价效率;

  第六,互联网使教育大众化、终身化、国际化,表现形式也很丰富,用户不断丰富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内容,即所谓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指用户原创内容);

  第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不定时的,包括答疑、讨论环节,它都定时不定时的结合在一起。

  最关键的是,互联网教育倡导自适应性学习模式,根据个人能力、时间、学习成效决定学习方式。

  二、否定性寓于肯定性之中

  1、互联网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互联网教育存在的问题,这是新生事物刚开始的时候都会出现的。在这里我借用马尔库塞的一句话“否定寓于肯定之中”。马尔库塞是德裔美国人,他对技术哲学的研究很深入。技术哲学一方面使人更自由,但另一方面技术也给人带来一些问题,所以他认为“从一开始,否定性就寓于肯定性之中,野蛮寓于人性之中,奴役寓于自由之中”,很多技术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好处,使我们更自由,但是“技术的解放力量使事物工具化,转而成为解放的桎梏,即使人也工具化”。

  互联网是一种技术,它使人类更加自由,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联系他人、了解世界,但同时也使我们工具化,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也是双面的。例如翻转课堂的形成,显然是一个好事情,大家先预习,在互联网上自己学习内容,然后在课堂跟大家一起讨论,提出问题等等,线下与线上结合,这对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潜能是有好处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不好的一面,有人调查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70%的学生回答最喜欢“学生之间合作探究”,38%的学生偶尔发言,10%的学生甚至是从来没有发言。

  针对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工具化问题,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希望互联网教育能够惠及每一个学生,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对于那些从不发言或者偶尔发言的学生,如何更好地去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潜能,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2、徐州“学讲计划”引发的思考

  2013年12月,徐州教育局发出《关于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的意见》,希望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但是,不少学生家长也担心“学讲计划”会造成学习效率下降,甚至有一批家长到教育局集体请愿,反对围坐学讲。他们在请愿书上写了反对的理由,例如“上课纪律差”、“脖子疼”、“眼睛斜视”等。显然,这些理由并不是重点,他们真正关心的是“排名不理想”、“不适应应试制度”。

  我认为家长的担心情有可原。将心比心,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令他们满意的大学。围坐学讲是不是有利于高考?能让学生都考高分?这是未知的。

  3、互联网教育存在的问题

  这件事告诉我们,发展一个好的事情需要有配套的措施。互联网教育存在的问题还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缺乏归属感。在传统课堂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多。然而,线上教育使学生的归属感会差一些,群体意识和集体观念相对淡薄,缺少互动性和真实性。

  二、互联网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的个性化服务,如果这种互动与个性化服务不足,那么互联网教育的问题就会突出。

  三、学生有可能自行其是,一方面自由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过于自由,就会走到极端。

  四、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真正懂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教育的教师很欠缺。

  五、质量监控不到位,互联网教育滚滚而来,教育平台越来越多,如何监控质量是一个大问题。

  六、碎片化学习虽然可以根据需要去学习,但如果引导不好,很可能导致知识的系统性不够。

  七、互联网技术本身给学生带来一些不自由。以前传统教育是学生自己写作业,很多知识靠记忆,有了互联网,学生可以采用粘贴、搜索等功能,不需要多写、多记。

  八、在线交流很多是虚拟的。虚拟的交流是不是能够替代面对面的交流?我认为它不能够完全替代面对面的交流。

  既然存在这么多问题,我们为什么还要发展互联网教育呢?互联网教育势不可挡,新生事物的发展总会伴随着相应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都需要克服。

  三、拯救的力量已在升起

  第三部分是“拯救的力量已在升起”,这是我借用德国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话。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著名代表,也追问过技术,他认为“哪里存在着危险,哪里便冲腾着拯救的力量”、“当危险是危险时,拯救的力量已在升起”。所以我借用“拯救的力量在升起”来说明,面对互联网教育,我们应该思考什么、做什么。

  1、拯救力量的关键

  我认为有两大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一是针对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互联网教育如何去改善中国教育。另一个大问题是怎样改善互联网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

  针对第一个问题,大家首先应该认识到中国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我认为中国教育的大问题是我们没有真正从人的意义上去理解教育,而是从工具意义上去理解教育。这也是拯救力量的关键,我在一些文章及演讲上谈过这个问题。我小时候念书的时候,也背过“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体几个方面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直到今天这个方针应该没有大的改变,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难道我们不希望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我们当然希望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希望他们将来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上面是不够的,那还需要什么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自由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讲:“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可见马克思不仅是强调人的自由发展,而且他还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请大家注意是“每个人”,这对我们教育有什么启示呢?一生中影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是什么?就是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我们真正从人的意义上理解教育,就应该把“让学生的自由发展”放在首位,这才是最重要的。然后才是让他们自然地、更好地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我们理解问题不要倒过来,不是说只有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才能自由发展。

  我觉得就像总书记讲“中国梦”,有些人对中国梦的理解是片面的,认为中国梦关键的是强国梦,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华崛起的梦。这是不是关键的呢?是,但这不是最关键的。总书记讲:“它是每个老百姓的梦,每个人都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每个人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才是最重要的。首先有这个,然后才是强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顺序不要倒过来。我们教育上的问题同样是这样,不要首先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其次才是个人的自由发展,而应该首先是学生的自由发展。我请在座的每一位都要理解这个道理。

  2、互联网教育作为拯救力量的一种

  “钱学森之问”在我国这些年的教育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近我在媒体上还看到中村修二,他是非典型的日本科学家,在2014年得过诺贝尔的物理奖。他认为东亚的教育是失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认为,“孩子好像是流水在线的工业制品”。的确是这样的。我前几年在学校讲,我们现在的教育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就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这样,课堂互动很少。他认为东亚的教育制度就和泰勒式工厂是对应的关系。

  何为泰勒式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电以后,生产从原来的作坊式变成流水线式,这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在流水线上生产汽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教育不能这样,不能把人当成工业产品,互联网教育应该为改善传统教育的弊端做出贡献。

  引用最新的案例,这个月报道引起人们关注的事件,五名中国教师到英国博航特学校去上课,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这个学校的校长说:“中国的教学方法与英国青少年文化和价值观是相冲突的。我们的学生已习惯于能够向老师提出问题,他们希望自己的观点受到尊重。而且,英国学生期望学习的过程多元化,他们不习惯被约束在一个大的集体中,在相同的教室学习内容非常有限的课程。”还有学生认为听中国老师讲课是“机器人模式”,中国老师上课时要求比较严格。我在美国读博的时候,他们课堂比较活跃,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但在中国,这种情况比较少。

  最近我看到报道说,英国的教育学者认为中国初等、中等教育有好的一面,希望英国向中国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几位教师才到英国去教课。我认为要客观看待这件事情,对于英国人来说,学生在学校里可能过于自由,什么事情都不能走极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教育有值得他们学习的一面;从中国人的观点来看,我们更应该汲取欧美式教育中好的一面。我们不能盲目地沉醉在“我们教育模式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模式”,这种的观点有失偏颇。实际上,站在教育者的立场上讲,我们要更多吸取他们的优点。因此,我认为要综合两边的优点,对于英国来讲,他们学习中国的文化;对于我们来讲,需要学习欧美文化中优秀的、积极的元素,可能这样比较合适。

  如果从改善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个角度来讲,互联网教育可以发挥很大重要作用的一点就是,我们完全可以在“以学生为中心”方面做贡献,我们现在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不是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它的核心是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而不是完全以老师为中心的,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

  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在党代会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但是直到现在,还是有人质疑。去年学校开展一些座谈会,一些老领导问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呢?它至少是两个中心的教育。我认为,两个中心都不对,就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线教育可以在改善“以教师为中心”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因为实际上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转课堂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另外,我认为很重要的是批判性思维。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质疑和批判的精神一定是重要的,这恰恰是中国教育非常欠缺的。几年前,我在华中科技大学开学典礼上讲就提出了质疑、批判精神,而互联网应该更加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应用。

  还有一次,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开展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我出于对教育的关心临时参加了。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快乐地讨论着,敏锐地找出对方陈述中的漏洞予以反驳,有的还争得不可开交。教师微笑着在教室里巡视,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例子,就是讨论怎么去神农架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很积极地参与讨论,虽然最后他们拿出的方案有些看起来不靠谱,但是学生在讨论中发散了思维,这对批判性思维的形成非常有好处。我听了这堂课很有感触,现在不只大学设有专门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课,学习怎么让批判性思维运用到实际中,连小学都尝试开展,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

  互联网可以在批判性思维教育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支撑点,同时,同学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网络去争论问题等等。总而言之,网络对于批判性思维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所以我希望大家一定要关注网络。

  3、拯救互联网教育的力量

  (1)为所有人的教育

  我们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互联网教育本身存在着问题,怎么样去改善互联网教育?

  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应该关注“所有人教育”。我将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大家解释何为“所有人教育”。微软组织了一个支持世界大学生创新技术活动——微软创新杯。微软创新杯本来展示小团体的科技创新作品的活动,但是它将“科技创新”和“希望大学生去关注人类重大问题”结合起来,这实际上是把“人文情怀”跟“科技创新”结合在一起。这个微软创新杯活动每年在世界上的一个国家举行,参赛国先在国内举行比赛,优胜者代表国家去参加国际比赛。2007年是在韩国首尔举行,我去参加了。那年的主题是“Better Education for All the People”,即“为了所有人教育”。

  那什么是“为所有人教育”?看了一些大学生的作品,我就明白了。有些学生做的科技产品是帮助盲人怎么更好的学习,有的作品是帮助聋哑人怎么更好的学习,有的产品则是帮助弱智人学习。尽管弱智人的智力跟普通人比差距很大,但是我们有没有可能采取什么手段,使他们受到,至少对他们来讲尽可能是好的教育。这体现我们的人文关怀。还有的是偏远的乡村里头穷苦的村民、农民,他们的孩子,我们怎么让他们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了所有人教育”,这是2007年微软创新杯的主题,我很感动。

  (2)情感教育

  我们想一想,我国的互联网教育是不是应该为他们有所考虑,这也体现了我们的人文关怀。我认为,首先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鼓励一些企业家、学校利用互联网做些贡献。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是善莫大焉。

  另外,互联网教育应该避免什么?不能因为互联网教育让情感教育更缺乏,我认为中国的一些学生的情感教育本身就存在问题。如果互联网教育让情感教育问题更严重,这种互联网教育是完全失败的。在线上,我们的交流更多的时候是虚拟化的,情感教育很容易出现问题,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那我们对年轻的一代是不负责任的。所以我希望,从事互联网教育相关企业家、教育工作者,都要尽可能的利用互联网去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真正让学生养成关注这些问题的习惯,自然也就培养出好的情感。

  另一方面,我们能不能通过互联网把情感教育变成更自然的方式?而不是传统教育中的“正式说教”方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更好的情感。我们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刚刚发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很自然地受到情感熏陶。比如说,新近发生得天津爆炸事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应该去关注什么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等等。总而言之,以生动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受到更好的情感教育。

  (3)玩耍教育

  另外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玩耍教育。很多年前,有一次跟湖北省中小学校长交流的时候,我就提到这个观点,玩耍教育很重要。中国很多家长,其中包括部分教育者,在教育观念上还存在问题。很多家长让孩子从小学各种知识和技能,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智力,殊不知孩子在玩耍中同样可以提高智力。因为智力的表现形式并不是说认多少字、能背多少诗。

  我自己的经历就是这样。我从小学一到五年级都是在乡下读的,严格来讲那不算是学校,受到的教育很差,更谈不上课外书,但现在回想起来,玩耍教育真的很重要,我希望大家能重视。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我们能不能寓教于乐?这是我们要思考的。我看到有些互联网教育的产品做得不错,它让学生感到很有趣、很好玩,这很重要。

  (4)群体智能

  我希望大家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群体智能的作用,可能大家关注得比较少。什么意思?拿蚂蚁来说,单个的蚂蚁没什么智慧,但是一个群体的蚂蚁可以做出很惊人的行为,它们在地上建的蚁巢比人建摩天大楼的难度还要大得多。有些蚂蚁的蚁巢,内部的结构很复杂,有相当于走廊的通道、储藏室、禁闭室,而禁闭室就类似于把哪个犯了错的蚂蚁关起来的地方。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请大家关注群体智能的作用。

  教育就是这样,应该利用群体的智能,通过互联网更及时更有效地传递群体智慧。因此,我建议从事互联网教育平台的企业家和技术人员,你们要关注这件的事情,怎样利用群体智能,不断丰富互联网平台的内容。这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力量。当然群体智能不光是学生的,也包括教师的,教师的群体智能也很重要。总而言之,要用教师和学生的群体智能去丰富互联网教育。

  (5)利用互联网信息丰富实践环境

  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大数据环境,因此要利用学生学习过程的信息。

  会前,我参观了颂大教育的产品,他们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就是怎么抓取学生过程信息。例如,两个学生的考试成绩都是90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能力是一样。那么,从什么看出来不一样?如果学生的能力不一样,怎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采取个性化辅导?这就需要过程信息。一个学生喜欢提问,另一个学生不喜欢提问,从他们提问的频率,提问的内容中寻找有规律的东西。从这些过程信息中收集和分析就可以发现学生的个性化。

  

\

  很多东西能反映出学生表现能力的不同,比如喜欢提问的学生就善于思考,一定是积极的,和那些不擅于提问的学生相比,考试的分数也就不一样。作为教师,我们要思考怎么样去引导学生,让他们逐步去学会怎么去提问题。如果互联网教育能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那么教育质量就会明显更高。

  (6)互联网教育对教师是更大的挑战

  有些人认为在互联网上,学生可以听一些课讲得好的老师的课,一般老师的作用就不大了,这是不对的。互联网教育让学生的自主性增强,绝对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弱化。恰恰相反,互联网对教师的挑战更大。

  教师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不管是从工作量上还是能力上,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还要应对学生的群体智能,不是说有些学生涉猎的东西,作为老师的都知道,至少有些中学生是了解特别多的,所以应对这些学生是不容易的。

  还有,如何对待翻转课堂存在的问题。有些学生就是不提问、不发言,如何去引导、启发他们,这对老师来讲更是不容易。因此,要让教师明白,如何在他们的存在中体现教师自身的存在。作为教师要明白学生的个性化存在,更懂学生的存在,如果真做到这一点,教师自身的存在价值也会提高。所以互联网教育对教师是更大的挑战。

  (7)学校要把握未来趋势

  总的来说,对于学校要很好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尽管目前这对很多学校来说不是很迫切的,但至少我们现在要准备起来。怎么去吸收名校的营养?怎么扩大自身的影响?任何一所中小学都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还有对学生来讲,互联网教育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在虚拟和现实界限模糊的情况下,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准备推行互联网教育的学校来讲,当务之急就是对教师进行培训。毕竟现在懂互联网教育、真正适应互联网教育的教师还相对比较欠缺。

  (8)政府的作用很重要

  我也希望政府能在互联网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前面讲的徐州教育局推进“学讲计划”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问题是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那些学生最终能不能考取他们满意的大学,家长肯定是有顾虑的。政府能不能和大学联手?

  我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的时候,曾经访问过很多中学,提出过“我们能不能跟中学联手做些教育的试验品”?至少局部的改变某些学校避免应试的现状,仅凭一个学校是不能改变中国教育的。

  推行互联网教育,政府能不能采取某些措施?如果让家长和学生免除他们对考大学的担忧,那么徐州推进“学讲计划”就会很方便,绝对不会出现请愿的这种事件。政府发挥再一个作用就是避免互联网教育的乱象,政府监管要到位。

  (9)民间的作用

  民间的作用也很重要,对一些不负责任的互联网教育产业或者学校,要有相应的采取措施。学生和家长本身是监督的力量。好在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曝光的强手,要曝光某一个不负责任的互联网教育产业,互联网的力量很大。总而言之,要构建良好的互联网教育生态,民众也有作用,民众对新鲜事物要有耐心。

  (10)互联网教育运营商的作用

  从事互联网教育企业家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我希望运营商们,要对教育及其基本规律有正确的认知,多少要学点教育的基本知识。互联网教育运营商的社会责任很大,从事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且是年轻一代,不要把互联网教育放在花哨的事情上,要把声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互联网教育运营商很多,我建议有责任的互联网运营商形成运营商联盟。联盟的目的之一是可以交流一些好的做法,对提高自身有帮助,就像学术上大家交流学到的东西;其次是共同维护环境,避免互联网教育的乱象。如果发现少数差的互联网运营商,运营商联盟可以采取措施,抵制他们。

  (11)文化的作用

  教育总是植根于文化,我们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去改变当前的教育文化。我认为中国教育存在理性不足的问题。要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文化的作用很大,文化是教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希望大家注意的几个问题是:一是线上与线下的问题,针对线上的问题,线下有什么举措去弥补;二是形式与内涵的问题,怎样让内涵更丰富;三是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重视,虚拟学习不能替代现实学习。我希望有更多的学校、企业家来拥抱互联网教育,做滚滚大潮的弄潮儿,同时清醒的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弊病,怎么利用互联网教育去改善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善互联网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

  2015全国智慧校园建设高端论坛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中心主办,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指导,武汉颂大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编辑:闫志阳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