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今年以来成为众多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从最高层面释放出了巨大的积极信号与政策红利,微众银行、阿里巴巴、苏宁、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各类机构均高调进入,抢得市场无数眼球。我们认为,以消费金融为代表的线上金融零售领域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蓝海,必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平台展开厮杀的新战场,而个人征信体系是否完善将成为决定各平台消费金融业务前景的关键因素。
抢占消费金融高地
不管是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消费者需求层面上看,消费金融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从国家政策层面上看,出口、投资、消费三架拉动经济的马车,在整个国家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消费大升级的背景下,“消费”这架马车发挥的引擎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也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这从最高层面为消费金融释放出了巨大的积极信号与政策红利。
从消费者需求层面上看,随着国民财富逐步积累,投资理财及超前消费意识增强,尤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群体在众多的消费场景中对金融服务产生强烈需求,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缺口。
从这两个维度看,消费金融无疑是未来互联网端和金融端机构的必争之地。我们研究日本金融史后也发现,上世纪 80 年代“广场协议”之后,日本迎来了“失去的20 年”,但以小贷公司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却蓬勃发展,四大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值在日本股市居前十位,时间长达20年,这是很罕见的。我们认为,当前中国消费金融面临的发展机遇,正与当时的日本相似。它的市场规模究竟有多大?保守估计有20万亿元。
于是我们看到,阿里有了“花呗”,京东有了“白条”,苏宁有了消费金融公司,腾讯有了“微粒贷”,互联网金融平台也有了相关的各类产品,从互联网端到金融端的各类机构均涌入了这一行业。
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角度出发,包括PPmoney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内的多数平台,其资产主要来自中小企业,批量销售,大而集中,一单出现逾期就波及一大群投资者。而消费金融产品,可以说是小额分散,线上零售,风险相对分散。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消费金融,可打通从批发到零售产品业务链条,也是一个平台产品体系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重要里程碑。
描绘立体化征信画像
从目前市场调研来看,房贷、车贷是消费贷款的主导品种,耐用消费品、教育、医疗、旅游度假等一般性消费贷款应是最具开发潜力的领域,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在此发力。
相对其他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消费金融有何优劣势呢?其中的一大优势,在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亦即融资能力,这是互联网端给予的优势。尤其是处于一线梯队的平台,本身已积累较好的品牌度、人气、风控体系与交易额,积淀了一批忠实的实力投资者,这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消费金融的先发优势。
而劣势呢?我觉得在于消费场景。在消费金融链条中,首先是消费需求的产生,进而才是相关金融服务需求的产生。而电商巨头天然具有黏性较强的消费场景,这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比较欠缺的。
同时,个人征信是另一个关键因素。在国内征信体系不完善、央行征信系统尚未接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背景下,征信无疑制约和影响着平台开展这一业务。从业内平台的主流做法来看,主要有几个方向。
一是植根于平台自身的大数据中心和统计,从既有用户沉淀下来的各类数据中进行分析,形成用户信用评级。PPmoney互联网金融平台也成立了DT(数字技术)中心,采集平台海量的用户行为和数据,并从不同维度分析和评估这些数据,为决策和审批做依据。另一个是与第三方征信机构合作,譬如腾讯信用与芝麻信用,利用其植根于网购和社交所产生的庞大数据库,为决策提供参考。
也就是说,通过平台自身沉淀下来的用户交易数据、投资组合、风险偏好,经第三方征信机构采集的电商交易数据、社交数据、银行卡消费数据,以及其他基本资料、公共记录等信息,从多维度为用户描绘一个立体化的征信画像,为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提供坚实基础。
目前,PPmoney平台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部署进入这一领域,我们的初步规划是提供5万元以下的一般性消费贷款服务,纯线上无抵押无担保,并结合自身DT数据中心及合作机构所提供的多维度数据,打造更为全面的个人征信体系,共同促进行业线上金融零售业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