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评中原网> 新闻中心 > 中原锐评 注册登录

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学生

2015-07-13 08:43:00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学生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3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文艺工作者“要虚心向人民学习”“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73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也提出文艺工作者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重温《讲话》中向人民学习、做群众的学生的思想,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精神具有重要启示。

  遵循创作规律和实现思想引领需要向人民学习

  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文艺专门家要“吸收由群众中来的养料,把自己充实起来,丰富起来,使自己的专门不致成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毫无内容、毫无生气的空中楼阁”。这是从文艺工作者创作作品的角度谈为什么要向人民学习:向人民学习,做人民的学生,可以密切创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密切创作同实际生活的联系,使作品内容充实、丰富,接地气、有底气、富有勃勃的生气。我们知道,文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或表现,对于现实生活要反映得深刻,表现得真实,就要抓住生活的主流和本质。这个主流和本质,就体现在作为推动历史前进动力的人民群众身上。比如,一些革命战争题材的作品,除了表现人民军队指战员的英勇作战之外,还展现人民群众热情高涨的支前活动,把人民群众的这些活动作为战争的积极背景,这就是为了体现出战争的本质——人民战争的正义性来。人民的活动在文艺作品中建构、丰富着作品的内容和意义,也使作品思想性更为深刻,穿透力更为强烈。把握社会的本质,必须熟悉和了解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因此,向人民学习,是文艺创作揭示和反映社会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文艺创作规律的必然要求。

  文艺工作者向群众学习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启发人民觉悟,教育人民提高,引领人民前进。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说:“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所以,向人民学习,做人民群众的学生,也是文艺工作者最终要做人民群众的先生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求。当年解放区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目的就是要解决文艺创作、文艺观念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好地发挥文艺动员人民、教育人民、引领人民的作用。人们常说,“爱”是一个好老师的第一素养。要当好人民的先生,就必须爱自己的学生——人民。毛泽东同志指出,有些文艺工作者“他们在某些方面也爱工农兵,也爱工农兵出身的干部,但有些时候不爱,有些地方不爱,不爱他们的感情,不爱他们的姿态,不爱他们的萌芽状态的文艺(墙报、壁画、民歌、民间故事等)。他们有时也爱这些东西,那是为着猎奇,为着装饰自己的作品,甚至是为着追求其中落后的东西而爱的。有时就公开地鄙弃它们”。这样的“爱”与“不爱”怎么能当好人民的先生呢?因此,必须首先向人民群众学习,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学生,了解他们的感情、姿态和萌芽状态的文艺中所蕴含的更干净、更淳朴、更高尚、更进步的东西,诚心诚意地去爱他们,把立足点转到他们一边来。只有这样,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所接受,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好教育和引领人民的作用。

  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那么,文艺工作者要向人民学习什么呢?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说得很明确、很具体,即文艺工作者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这可谓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讲话》在谈到一些文艺工作者不熟悉、不懂得作为他们工作对象的人民群众时,说道:“什么是不懂?语言不懂,就是说,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