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辣万象中原网> 新闻中心 > 热辣万象 注册登录

赵本山时代要结束 赵本山10亿身家被扒曾风光无限

2015-06-24 16:05:31来源:中原网综合
字号  

 赵本山曾回乡发钱扯下金链子送友 揭笑星为何成敏感话题/图

   一个大规模的笑的时代

    乡土题材的艺术创作中,从来就不乏喜剧的元素。《阿Q正传》中的阿Q,言论行动中的矛盾、纠结,无不带着喜剧的讽刺;《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作者高晓声也是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将陈奂生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进城后的自卑、自大、心思算计展示得淋漓尽致……

    鲁迅、高晓声等一批乡土作家用戏虐的语言、喜剧的舞台,将农民的历史命运和生活、精神状态的悲剧当作喜剧来写,这种强烈的“反讽”效果,让观赏者总会笑中带泪,“一曲结束”带来的是无限的思考。

    媒体评论员蔡宁祯谈道,中国农民文学形象的塑造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鲁迅的国民性批判到赵树理的“山药蛋”派写实,从解放初期的新农民形象塑造到后来乡村风情的多元化展现……作者对笔下的农村和农民,有眷恋也有批判,有同情也有鞭策,有赞美也有揭露,既有真实的笔触,也有深刻的思索。然而到现在,一些作品已经失去了戏虐中的内涵,仅靠取笑和哗众取宠来取悦看客。

    祝东力向法治周末记者提到,近些年农村题材电视剧所呈现的中国农村,大多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即使遇到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难题,也往往被出人意料地轻松化解。

    他表示,这类电视剧最大的卖点、看点就是笑:农民的无知,可笑;农民的简单直爽,也可笑;农民的狡黠计算,更可笑。这里所呈现的,是一个妙趣横生、乐不可支的喜剧世界。

    总是带着干部帽,身穿四兜中山装出现的赵本山,将农民的喜剧形象表现得妙趣横生。作家余秋雨曾评价赵本山:赵本山及其小品艺术拨动了时代的笑神经,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大规模的笑的时代。

    2002年播出的《刘老根》是赵本山最早执导的电视剧。一个退休的老支书带领大家搞旅游餐饮业致富,幽默诙谐的风格是赵本山最擅长的老戏路。这也是首部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挑大梁的农村喜剧。

    据赵本山创立的本山传媒官网显示,以刘老根为品牌的刘老根大舞台目前在沈阳、北京、天津、深圳等地共有9家。据《沈阳日报》报道,2012年,以“二人转”演出为主的刘老根大舞台的年收益高达2.5亿元,号召力可见一斑。

    当时,电视上关于农村题材的影视作品并不多。作家、学者梁鸿对法治周末记者说,现在的电视剧,真正拍农民题材的仍旧比较少。影视作品受到利益和受众的影响,在商业化、消费化、娱乐化之后,很少有机构或者投资方投钱拍摄农村题材的作品。这让真实的农村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他丢弃了中国农村传统的底蕴

    继《刘老根》之后,同样为农村题材的《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等赵氏风格的影视作品更是受到观众的热捧。这些作品都是赵本山的徒弟班底,农民演绎农民自己的故事,加入“二人转”的情节,走的仍旧是轻喜剧路线,而且无一例外都在央视播出。赵本山曾提到要培养两三个导演,能够在骨子里理解他的风格的导演来导电视剧。如此,每部本山传媒集团出台的电视剧都打上了赵本山的烙印。

    然而赵本山的喜剧作品在愉悦观众的同时,也被认为丑化农民。他的作品中,“无处不恋爱”“怀孕庆典”“婚外恋”“斗情敌”等情节则在低俗化中回避了农村生活的问题与现实。

    影视编剧张锐曾直言,“目前,可以说我对中国现代的农村题材戏很反感。农村戏走入了一个可怕的误区,赵本山把农村戏变成了小品戏,他丢弃了中国农村传统的深厚底蕴。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电视剧里,农民都变得油嘴滑舌了。其实,中国农村的农民并不是那样的”。

    赵本山曾填补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格局中农民形象的空白,也正是因此,人们对于农民、农村的认知也固化为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