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郑州市黄岗寺“变身记”:大棚户区改造的缩影

2015-06-15 08:27:14来源:河南日报
字号  

二七万达广场城中村改造项目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城市品位。

二七区作为河南省会郑州市的中心城区和传统老城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三化协调发展”,围绕“人的城镇化”问题,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发展路子。近日,郑州观察记者对二七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采访,详细了解二七区如何探索“人的城镇化”。

(郑州观察记者 徐建勋 李林 本报通讯员 张建华 冯磊)

一个缩影——黄岗寺“由村到城”的“变身记”

6月的天气已经是火辣辣的炙热,郑州二七区黄岗寺工人路社区服务中心里,阵阵清凉却让人惬意。

“光是一楼的活动大厅就有1000多平方米,村里红白喜事都能在社区里办呢!”说话的是社区居民荆宪平,一年前搬进有高楼、有花园、有便民服务中心的新社区,他觉着生活变了。

动迁之前,黄岗寺村如郑州市内绝大多数城中村一样,还定格在“握手楼”、“贴面墙”配套设施落后的尴尬中。郑州市政府启动城中村拆迁改造,黄岗寺村的“变身记”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如何拆迁?如何在拆迁过程中保障群众的利益?如何在拆迁后顺利完成“物的城镇化”从而最终完成“人的城镇化”?一系列问题引发一系列的思考。

二七区的做法是从实际出发,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逐家逐户给村民算了“六本账”:以黄岗寺为例,一是算好环境提升账,拆迁前该村绿化面积基本为0,且时刻面临着殡仪馆的“白色污染”,通过村庄改造,可新增绿地4万平方米,再加上周边南水北调运河两侧各200米宽绿化带,人均绿化面积位居郑州市前列;二是算好家庭收入倍增账,就是仅以出租房屋来算,改造后,户均月收入达到1万元,比改造前增加一倍;三是算好集体资产增值账,村庄改造后,集体经济主要为全产权的写字楼和商业,村集体增值2倍以上,通过集体资产分红,家庭年受益增幅超以前2倍;四是算好个人发展多元账,改造后,在依靠出租房屋的同时,还可以就近在家门口的商业中心工作,通过二次招商和物业管理可以提供就业岗位超2000个,区政府每年还拿出一大批资金用于村民的专业技能培训,确保村民能就近到二七区的产业集聚区就业;五是算好生活品质提升账,规划有10万平方米商业街和商业广场,并配建有5所中小学幼儿园、2个社区医疗点、4个垃圾中转站、1个社区服务中心,新修建3条道路,居民出行办事更加便捷;六是算好教育翻身账,以往居民最害怕的教育资源差的问题在改造后得到了彻底解决,新配建的5所学校确保了适龄学童同享二七区的优质教育资源。

有了这六本“账”,黄岗寺村的“变身”在动迁三年后有了圆满的结果。2014年2月,黄岗寺村全村1560户,共5566人乔迁新居。

在社区服务中心,我们遇到了工作人员小荆,社区主任悄悄告诉记者,别看小荆只是社区普通工作人员,工作勤恳、低调,其实他是标准的“拆二代”,热衷于慈善工作,家里有6套房,在前一段二七区组织的“认领微心愿、开展微服务”活动中,他自己就认领了5个微心愿,还不让告诉别人。

行走在社区,记者听到居民议论最多的就是,搬迁后果真大伙儿由“村民”变成了“市民”,房产收入、集体分红、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就近就业等,一切都变了,都跟城里人一样了。

二七区区长陈红民告诉记者:“二七区所有城中村已启动改造,目前改造已大头落地,今年还有10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回迁,能惠及约5000户近1.5万人!”

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曾提出,“郑州两个‘二元结构’市情突出,

不能单独进行城市棚改,要围绕‘人们在哪里居住、居住什么样的环境,

产业在哪里布局、布局什么样的产业’,统筹城市与农村、产业与社区、就业与居住,‘一揽子’考虑居住改善、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城市功能提升,全域布局大棚改。”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