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竣工的机场二期工程建设现场
中原网讯(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石大东 张子明 程玉峰 陈锋 袁帅)经济发展总是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平衡性。
就产业发展来说,总是由某一个优势产业带动关联产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化的背景下,航空产业(或者说航空经济)当属朝阳产业、优势产业;
就区域发展来说,总是由某一个点(或者说一个区域)的率先突破和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的崛起和发展。在区域竞争明争暗赛、千帆竞发的背景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就是引领和带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引领和带动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先发极、增长极。
今年2月10日至1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带领省四大班子领导同志齐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调研,要求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乘势而上,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
国家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指出,河南不沿边、不靠海,开放靠蓝天。
2013年3月,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刚来河南任职时,召开的第一个工作会议就是研究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天君曾多次讲道:在郑州的历史上,一共有两次大的发展机遇,一次是省会从开封搬到郑州,第二次就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获批建设,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
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航空港区的重视和支持有目共睹,航空经济对地处内陆的河南是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
6月11日上午,郑州报业集团采访团赴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采访。先后实地探访了机场二期、河南电子口岸中心等项目建设情况,真实地感受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发生的变化。
多式联运体系助推大都市建设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交通运输始终是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交通方式的变化是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1992年,“世界航空经济第一人”卡萨达提出“第五冲击波”理论。卡萨达认为,航空是继海运、内河航运、铁路、公路之后,经济发展的“第五冲击波”。
抢抓航空经济发展机遇,挖掘和释放河南及郑州的区位优势,省委书记郭庚茂明确指出:一定要把航空枢纽当“一号工程”来做,河南的将来要靠机场。
郑州航空港区坚持以“大枢纽”建设为龙头,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全力打造立体交通“大动脉”。站在郑州机场二期信息中心平台远眺,1100多米长的T2航站楼、GTC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飞行区第二跑道的主体骨架都已成型。为确保工程今年年底投入使用,现场有7200多名工人在昼夜施工。T2航站楼建筑面积达48.5万平方米,是现有航站楼面积的3倍多。由主楼和四个指廊组成,主楼为地上四层,一层为行李处理层,二层为到达层,三层为候机层,四层为出发大厅。局部地下两层,地下二层为城际铁路、地铁。目前,T2航站楼屋面网架、钢结构、金属屋面全部安装完成;一层精装修地板砖铺贴完工;吊顶龙骨安装基本完成;第二跑道道面工程提前一个月完成合龙。城际铁路下穿机场二期、地铁车站段主体结构等也已全部完成。
将来,与机场相连的其他交通方式都要通过“GTC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来实现“零换乘”。目前,连接郑州机场与高铁东站的城际铁路、郑州地铁2号线、机场高速改扩建工程、京港澳高速至机西高速连接线等工程都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郑州高铁南站建设方案已确定,郑州到万州、郑州到杭州的高铁已经开工建设。随着“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绽放英姿,郑州航空港全力打造的多式联运体系将绽放华彩。
仰望蓝天,密集的航线为郑州架起通向世界的“空中丝路”。截至2014年年底,郑州机场累计开通航线185条,全货运国际航线28条,位居中国内陆地区第一,基本形成覆盖中国内陆主要城市与欧、美、亚和大洋洲的航线网络。
2014年郑州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580万人次,是2010年的1.8倍,同比增长20.3%;货邮运输量37万吨,是2010年的4.3倍,同比增长44.86%。两项增幅均位居我国大型机场第一位。其中航空货运连续4年增幅保持全国大型机场第一,全国排名也由2010年的第22位快速跃升到去年的第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