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锐评中原网> 新闻中心 > 中原锐评 注册登录

"人肉作文原型"后高考时代谨防入戏太深

2015-06-10 10:48:00来源:中原网
字号  

  杨兰

  一位父亲(老陈)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一再提醒,父亲不要拨打电话,可是父亲不听劝阻,最终孩子选择报警。警察前来后对父亲进行批评教育,此事引起社会争议。以此为内容,写一封信800字的信。可选择给违章当事人、女儿(小陈)、警察写。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以上正是今年新课标全国一卷的高考作文试题。(6月9日新浪网)

  高考首战告罄,各地作文试题相继揭开神秘面纱,浮出水面,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题材的现实味,比如重庆卷的《等待》来源于2年前的一条热门微博;比如新课标一卷的“孩子举报老爸”也有新闻原型;再比如天津卷的社会流行用语“范儿”等等。但是当这些现实新闻与生活被搬进课堂、搬上考卷之后,高考学子们却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对于作文素材里的主人公,不是嘲讽谩骂就是恶语相向,甚至在考试结束后,恶意人肉搜索新闻原型的真实身份、照片、简历等个人信息,用一句话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后高考时代高考学子们都入戏太深太投入了。

  作为中国第一大考,高考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对家境殷实的毕业生来说,高考可能只是既定人生轨迹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可能只是人生出彩的诸多可能之一,但对寒门学子而言,高考的意义却绝不仅限于此,更多地意味着一次“鲤鱼跃龙门”改变命运的机会和途径。

  站在毕业生的角度换位思考,经过高中三年的紧张学习和备考,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学子们都近乎达到了一个承受的极限,或多或少地患上点“考试综合征”也在所难免,适当地通过宣泄焦虑、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来释放心理压力也未尝不可,但这绝不是可以对他人无端进行诋毁与人生攻击的理由和借口,因为网络空间毕竟不是法外之地,而是有着需要遵循的内在秩序和道德约束。

编辑:李一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