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甫祥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副县长任教训,在渭南市富平县任副县长时,利用职务之便,让正在上学的儿子“吃空饷”,一年多时间“白吃”4.5万多元。任教训被人举报后,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反而被平调到邻县当副县长,履新一个月后才被通报上缴“吃空饷”所得,仅给予党内警告处分。(6月2日人民网)
与其说这是一则新闻,其实早已听得“烂熟”。可见,“吃空饷”似乎已成了官场的一个“顽症”。尽管从2005年开始,国家即连年整治,但效果却不尽如意,乃至于仅仅2015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就清理清退“吃空饷”16.2万人。面对这个“赫赫战果”,不知属于“ 成绩”,还是警报?
事实上,“吃空饷”现象无论是花样名目之多,抑或覆盖面之广,都令人咋舌:从“病假饷”、“冒名饷”、“死人饷”、“多头饷”、“挂名饷”到“二线饷”,足以构成一道另类的“吃空饷风景线”;而从去年清退“吃空饷”的情况看,各省(市、区)无一幸免,如四川省2.8万人,河南省1.5万人,河北省仅县级“吃空饷”人员占清理范围人员比例竟高达1.33%,可以说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尽管“吃空饷”不断被揭露,不断被处理,然而风声过后,却仍然“涛声依旧”。譬如,2012年,仅四川、重庆、湖南等7省市清理出的“吃空饷”人员就达7万多人,但到了2015年,全国吃空饷”人员依然呈16.2万之多。那么,“吃空饷”人员居高不下、“吃空饷”现象屡禁不绝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警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