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锐评中原网> 新闻中心 > 中原锐评 注册登录

学校变羊圈 "受伤"的不只是留守娃

2015-05-27 09:01:03来源:中原网
字号  

  在“危房”一说已不成立的前提下,面对村民要求恢复学校的请求,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竟以“学生太少”为由予以回绝。其实,这才是学校被撤销的真正缘由。不过,这个理由似乎亦不能成立:当时学校撤并时共有学生60多名,此外还有不少学生是在听闻学校欲撤并的风声后提早转学的。据村民统计,如果学校恢复,回校上课的学生应该达到100余人。一所村小,这样的人数好像不算少吧。如果上百人的学生都不能入某些人的法眼,那些更为边远地区,一个教师守着数名孩子的教学点,还能办得下来吗?与这些让人感动的人们相比,当地教育部门的某些负责人不应该感到脸红么?

  为了撤并一所村小,先是谎报“危房”,继而辩称“人数少”,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那么,其背后究竟隐匿着那些玄机呢?

  如果单从表象来看,这里面似乎有着以权谋私的影子:2011年,镇政府将视作“危房”的学校以6000元卖给原村主任陈某,陈某又将学校租给重庆一老板搞山羊养殖。这些转卖转包是否蓄意而为,理当调查清楚。若果真如此,置国家义务教育的大局而不顾,用全村学龄儿童唯一的校园作交易,去满足一己私欲,这种行径不说人神共愤,起码也是无耻到了没有底线的地步。

  当然,或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学校被撤,不排除是畸形政绩观下的牺牲品;原村官在校舍的转卖中谋利,不过是公权变私权的意外收获罢了。近些年来,不知是否受了“造城运动”的影响,某些地方在发展农村教育上也搞起了“大而全”,片面追求建设“档次高、规模大、设施齐、学生多”的“中心校”,并将原有点多面广、方便就近入学但被视作“不合格”的村小或教学点通通合并到中心校,美其名曰:优化教育资源。这些一般设在乡镇所在地、类似“暴发户”的中心校,确实能够在短时间聚集起“眼球效应”,从而拓宽有关官员的晋升空间。殊不知这些外表光鲜的“政绩”在给官员增添晋升砝码的同时,却深深的伤害到了许多边远村孩子们的权益,从而使他们的求学之路变得更加艰难、更加遥不可及、更加具有不确定性。

编辑:李一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