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锐评中原网> 新闻中心 > 中原锐评 注册登录

期待"郑能量"与"一带一路"构建相得益彰

2015-04-30 17:49:26来源:中原网
字号  

    朱清建

  30日,人民日报以“构建大枢纽 发展大物流 培育大产业”为引题,以“郑州 谋划远措施实”为主标题,对郑州的发展和在“一带一路”共建中的准备和成绩做出专题报道。对此,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说,“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推进‘综合枢纽、功能载体、关务体制’三大平台建设,加快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集疏中心,积极融入‘一带一路’。”(4月30日《人民日报》)

  作为我国影响力最大、权威性最强、级别最高的报纸,在头版刊登对于郑州一个城市的报道,无疑是对郑州的建设和发展莫大的肯定和鼓舞。“共建‘一带一路’”选中郑州,是基于其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贡献,具体来说,是“构建大枢纽 发展大物流 培育大产业”方面的突出成绩,所以给了郑州“谋划远措施实”这样字字千金的评价。那么,“一带一路”建设优等生有哪些“独家秘笈”呢?

  一者,按剧本角色入戏,准确定位不抢戏。在“一带一路”规划中,内陆地区定位为,“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其中郑州是“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很明显,郑州就是这样做的,航空港牵起的“空中丝路”,郑欧班列融入“中欧班列”,跨境电子商务“E路E带”开启信息商务支撑,以及大物流、大产业、大城市的相互促进,推进‘综合枢纽、功能载体、关务体制’三大平台建设,都是在加快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集疏中心,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二者,练好基本功,有戏就出彩。在“一带一路”中,郑州虽然有着先天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但并未躺在成绩单上睡大觉、挟优势而傲娇,而是苦练基本功,为“一带一路”做着准备工作,比如郑欧班列着力在延长距离、扩大班次、提高运率上下功夫,企业在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中付出更大努力,政府以新思维适应新常态……如今,成绩就在眼前。

  三者,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所以,各地又要根据自身实际,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大合唱中提升自个。“将郑州打造成国际化、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集疏中心,建成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内陆开放高地”这是郑州市政府的志向,不可谓不宏远。与之相对的,是郑州市政府在航空港的建设、在“E路E带”的搭建、在大物流大产业大城市的建设中的扎扎实实和步步为营步步赢。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郑州成就只是其中一部分,但这足以让我们看到郑州市政府对于共建“一带一路”那端正的态度、明晰的思路和远大的志向。“一带一路”构建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地方发展的重要契机,既要壮大地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又要在“一带一路”大合唱中提升自己,这是郑州带给我们的启示。此外,郑州的交通、物流等值得称赞,但郑州挖掘不尽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金融资源等等都是值得借助“一带一路”弘扬和发展开发的……期待郑州在“一带一路”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并在“一带一路”发展中变得更加强大和耀眼。

编辑:王东胜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