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善平
日本文部科学省6日公布了明年将采用的初中教科书审定结果。在出版社出于日本政府压力或自主审查后,部分教科书在历史认识问题的描述上再现倒退。(新华网 4月6日)
日本的教科书与中国人民的情感总是有着很深的关联,因为日本的教科书上写有他们对侵华战争的自我认识态度。近年来,随着日本和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竞争、冲突和博弈,“教科书”慢慢成了日本的一个工具:在两国交锋中不满意了,就把教科书改一下,把历史问题上耍下赖,挑拨一下中国人的情感底线。需要争取中国支持了,再把教科书改回去,示一下好。这样以本用来教育学生的教科书来当政治工具的国家,世界上可能也找不出来几个了吧,可见日本在国际政治上是多么的幼稚和荒谬。
此次再度就历史认识问题修改教科书,不禁让人联想到几天前的一个国际热门话题——“亚投行”。作为一个亚洲经济强国,一个在经济上与中国高度相关联的毗邻国家,日本却始终没有申请加入亚投行,这既出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出人意料的是,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形势下,日本最终抛弃了亚投行这座宝藏。意料之中的是日本作为美国的小弟形象已经很久了,在中美博弈焦点的亚投行上,日本自然是要站在大哥一边。眼看肥肉在嘴边却不敢张口,日本当然沮丧,修改教科书只能当做日本的“撒泼”之举——我吃不到肉,你们吃肉的也别想吃得省心!
中国有句俗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日本不能指望卖了乖还要得便宜。自己拒绝了加入亚投行,就不能因嫉生恨,生别的坏心眼。修改教科书是几个意思?是要要挟中国留一口肉给他?那恐怕只有日本自己改邪归正、主动争取了,是要报复性的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那只能让中日关系进一步对立,为日本经济迷茫的前景再抹上更厚的一层迷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