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评中原网> 新闻中心 > 中原锐评
注册登录

开放包容 合作共赢

2015-03-30 14:43:24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字号  

  对“一带一路”表现出更大热情的,是众多沿线国家。

  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三家国际智库,在土耳其主办了“共建‘一带一路’:历史启示与时代机遇”国际研讨会。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参会代表的积极反馈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看到了“一带一路”的深厚根基:“沿线各国都愿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统筹考虑各国共同利益,为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搭建公共平台、创造有利条件。”

  今天,已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一带一路”表达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充分考虑了沿线国家利益,恪守大国外交互信、平等、友好的原则,自会赢得广泛支持。”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认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指出,“一带一路”肩负三重使命:探寻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21世纪地区合作新模式。“它强调共商、共建、共享,为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理念,创造新模式。”

  “‘一带一路’并不局限于经贸领域,而是文化、生态等全方位合作,搭起的是一座和平发展、文明对话的坚实桥梁。”广东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认为。

  “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释放更大潜力”

  ——为中国带来更好明天

  面向世界的“一带一路”,同样深刻影响着中国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将大幅拉动对外投资,加快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和出口增长,为中国经济提供持久动力。

  “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解决国内经济问题,是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维持经济繁荣的经验,也是解决我国东西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良好契机。”王辉耀认为。

  “‘一带一路’也是国内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战略,它可以让省份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释放更大潜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指出。

  在《愿景与行动》划定的“一带一路”图景中,全国18个省份成为战略重点,陕西、宁夏、新疆等内陆或边疆省区,即将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它们将被推到开放最前沿,跟国际产业分工接轨,在新的价值链体系里重新找到自身定位,形成一个更大的、互利共赢的新经济体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指出。

  机遇在前,各个省市早已积极行动。西安市启动了第一批60个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项目;新疆对加快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作出部署,“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合作结出新成果……

  经济利好落在民生领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随着设施联通的改善及旅游、教育、人文等方面国际合作的加强,老百姓出游将更加便捷,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就业机会也更多。”向晓梅说。

  “还要经过一个艰难爬坡的过程”

  ——积极化解挑战,走向共同愿景

  “中国已经有世界贸易通道了,为何要复兴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吗?”在国外介绍“一带一路”构想时,王义桅屡次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一带一路”甫一进入国际社会视野,各种误解随之而来,如何增强互信成为首要挑战。

  向晓梅认为,化解误读要靠淡化官方色彩、强调民间作用,在市场多赢的原则下推进。徐洪才则更为乐观:“倡议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下一步只要扎扎实实向前推进,用行动赢得更多理解。”

  未雨绸缪,方能行稳致远。专家们逐一分析挑战,提出对策。

  互利互惠是“一带一路”的初衷。然而,各国发展水平、经济布局、人口分布等存在差异,建设重点不同。如何最大限度兼顾双方利益?向晓梅认为:“要充分了解对方需求,与其已有的发展规划相对接。”卢锋则指出,项目设计要兼顾市场赢利与社会责任,避免短期行为和竭泽而渔;在实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外转移时,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承接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重点工作,但资金缺口不容忽视。罗雨泽提出建议:构建跨境投融资大平台、大机制,用全局思维、系统思维设计基本框架。此框架应具有项目共同选择、资金渠道多元、模式组合设计、分工权责明确、制度保障多层等特征。

  国际化人才短缺也是“一带一路”面临的一道坎儿。如何满足需求?北京外国语大学走在了前面——“未来5年,北外语言专业种类将扩充至超百种,开设所有与我国建交国家相关的语言专业,以此服务‘一带一路’。”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北外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彭龙介绍。

  侯杨方对《愿景与行动》中提出的“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非常赞同。“这正是建设‘一带一路’所需要的。综合性大学应长远谋划,打破现有学科分类布局,实现人才跨学科培养。国家公派留学基金也应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培养愿意了解、有志学习、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

  困难虽多,但智库专家们充满信心。“‘一带一路’的潜力空间中充满新机遇,但还要经过一个艰难爬坡的过程。”赵晋平说。

  卢锋认为,中国经济复兴必然会带来全球格局重构,“一带一路”是这个逻辑的现实展开。虽然存在困难,但希望更多。对企业而言,“一带一路”或许正成为又一个“风口”,“如果你的翅膀足够坚强,完全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编辑:王东胜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