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中原网>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注册登录

用“人本”思想推进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

2015-03-08 17:29:17来源:中国政府网
字号  

  三、我的“十三五”结构转型思路

  中国“十三五”规划正在研究制定中。有关方面的思路是何?我不知晓。这里只谈一个学者的结构转型思路。

  我总的想法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到今天,物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结构调整到了必须转换理念的时候了。怎么转换?简单说,在调整经济结构时,必须抛弃传统的“物本”和“官本”思维,用“人本”思想推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人”字在中国的汉字中,虽只有一撇一捺,但怎样把握人的真谛,颇有学问。我在《人本体制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提出,从横向来说,应是“全体人”而非部分人,要使 “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纵向来说,应是“多代人”而非一代人,要平衡代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内核上来说,应是“多需人”而非单需人,不只是日常的物质需要,还有精神的需要等。

  如果用人本思想来推进结构的转型,那么,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在需求结构方面,重在提高“居民消费率”。

  为扭转中国当前居民消费率偏低的格局,需要多方面努力:

  1.正确处理好“国富”和“民富”的关系。既要“国富”,又要“民富”。在“两条腿”不够协调的情况下,我主张适当向“民富”倾斜,“十三五”期间,尤其如此。这就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破解居民“能消费”的问题。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是养老、医疗、失业等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同时健全社会救济制度,做好扶贫工作。尽快编织好全社会的“安全网”,破解居民“敢消费”的问题。

  3.加强政府对消费环境的监管。实行严格的“责任清单”制度,确保食品、药品等各个领域的消费安全,破解居民“放心消费”的问题。

  4.打造“人性化消费”的新格局。鉴于模仿型和排浪型的消费阶段的已经过去,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已呈主流。因此,需要创新消费模式,激活消费需求,破解“人性化消费”过程中的各种障碍,使居民消费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第二,在供给结构(产业结构)方面,从人的发展需求和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新趋势出发,建议树立新的“供给结构思想”。

  本次“欧洲思想实验室年会”安排的本场关于“中国‘十三五’规划”专题,主题很好 ——“走向创新市场领导者”。既然要作“走向创新市场领导者”,就应如托马斯说的那样:“不要老想分享市场,而要考虑创造市场。不是取得一份较大的馅饼,而是要设法烙出一块较大的馅饼,最好是烘烤出一块新的馅饼”(托马斯)。在21世纪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新的馅饼”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与人的发展直接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1.应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优化结构的“战略重点”,逐步从以工业为主导转向以服务经济为主导。在一两年内,务求实现服务业比重超过50%(重要的标志),继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争取达到55%左右,这样大体与目前印度、俄罗斯等金砖国家的服务业比重水平并驾齐驱。

  2.在服务业内部结构上,要突破金融、物流和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短板,也要注重发展与人直接相关的旅游、商贸、文化、体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无论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都要研究新情况,寻找新增长点。例如,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要特别关注人力资源服务业等;在生活性服务业方面,应瞄准小康社会建成后人民群众对现代服务业的新需求,开拓新领域,发展新业态,打造新热点,比如,着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等。

  3.针对服务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需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内和对外开放,克服服务业领域开放度低、限制多、国际竞争力较弱等问题。随着反垄断和“破垄”的推进,会给中外投资者带来商机。

  与此同时,把握当今世界工业已经进入4.0时代的大趋势,有针对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创造社会所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新商业模式。

  第三,在要素投入结构方面,重在人的创新和创意。

  当今世界技术革命突飞猛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纳米技术等方兴未艾。同时,在中国,随着土地等物质要素的趋紧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减少,传统生产要素的规模驱动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在内外环境发生新变化的条件下,要更多依靠创新来推动结构转型。我考虑:

  1.中国当前有一亿左右科技人力资源,这是中国宝贵的财富,首先要发挥这些人士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这是我们的基础。今天与会的部分旅欧学者,也可以各种方式参与创新事业。

  2.加强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方面的研发。昨天(2015年2月26日)欧洲专利局就在此城 (布鲁塞尔)公布,2014年欧洲专利局收到27.4万项专利申请,其中,中国2.65万项,排第4,但中国获批专利仅占总获批量(6.46万项)的2%。未来,我们更注意提高专利的质量和效应,打造自主品牌,尤其是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

  3.改革现行的相关制度。制度比较技术更值得关注。尤其要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科技人员的产权激励制度以及把科研成果转化实际应用的企业制度等。

  4.借鉴吸收先进文明。“欧洲思想实验室”的LOGO很好,寓意多元思想在此交流、“化合”。中华文明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但冒险精神不够。通人类“思想实验室”的“化合”,吸收欧洲(以及北美等其他国家)先进文明中的冒险精神,使我们的科技人员心灵放飞,更好的进行创新创意。至于欧洲朋友关心的人文问题,我主张“多元文明包容”。

  除以上三大重点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以外,在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和环资结构等方面,也要注重应用“人本思想”来引领和推动。比如,在区域城乡结构方面,重在填平区域和城乡之间人的结构性和制度性“鸿沟”;在环资结构方面,重在实现天人合一、保护环境人权。

  如果能做到上述诸点,中国的“结构病”就能得到缓解,一种新的可称为“人本型经济结构”将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当中有巨大商机,欧洲客商应抓住机会,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此文系为“2015欧洲思想实验室年会”准备的文稿,会议摘要发言)

编辑:王东胜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