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谈改革
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在牵动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增强发展新动能。
郑州实践 “五单一网”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
3月底“五个清单”向社会公布,年底前“四级联动”的政务服务网全面运行;完善基金管理公司与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互惠共赢新模式,争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规模突破100亿元……这是刚刚结束的市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对今年的改革工作作出的新部署。
率先改革,率先取得成果,率先取得经验,率先在全省推广,这是省会的责任,是郑州人民对全省人民的担当。
2014年,我市着眼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持续深化提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行政审批职能承办处室由改革前的117个减少到40个,在全省率先启动“五单一网”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效率整体提速60%以上。
持续深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在全国率先打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在全国首设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以“共保体”模式支持科技型企业为突破和带动,破解小微企业“三难一贵”融资问题;着眼于提高政府性资源配置能力,持续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三房合一”改革、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工作,改革红利得到不断释放。
李克强谈“一带一路”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
郑州实践 郑州是新丝绸之路最佳桥头堡
2014年河南省新闻界迎新春座谈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郑州是最佳点。
对于这一点,郑州在力证。一趟趟稳定开行的郑欧班列一路向西,与中亚、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密切相连;开行多年的“五定班列”向东“借港出海”,让连云港、青岛等海港,成为了自己的出海口。借助于此,郑州的物流触角,已经延伸到了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国家。
2013年7月18日,首班郑欧班列开行,运输范围覆盖欧洲14个国家36个城市,运行时间比海运少25天左右,而运费比空运低20%至80%,迅速成为亚欧两洲之间高效物流大通道。截至去年底,郑欧班列已累计开行了100班,货运量、满载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均位列中欧班列第一,基本实现了“线路多元化、货源多元化、出境口岸多元化、多式联运”的“四多”目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运输方面的分量越来越重。
依托郑欧班列,郑州国际陆港正在建设之中,保税物流区、多式联运集疏中心、国际陆港联检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国际陆港商务中心、菜鸟(中国)智能骨干网……一大批正在建设中的项目与郑欧班列一起,构建了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和营商环境,向着“买全球、卖全球”的战略目标强势迈进。
李克强谈 经济转型
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
郑州实践 七大主导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超八成
2014年,工业七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完成2160亿元,增长13.3%,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7%。四大战略性产业比重提高到46.5%,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到42.3%,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首次超过高耗能产业,标志着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围绕产业转移、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做“加法”,立足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做“减法”,依靠科技创新添动力、增活力,我市坚持扩大优质增量与调整优化存量并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转型迈出坚实步伐。眼下,郑州工业结构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加快打造全国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力争产值达到3500亿元,着力打造世界级客车生产基地、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力争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2600亿元;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超硬材料、新型耐材等产业优势,加快培育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态,力争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新的一年,我市将突出抓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围绕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5千亿级汽车及装备制造基地和6个千亿级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成长服务业,加快构建大都市战略支撑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