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中原网>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注册登录

读懂“习外交”

2015-03-05 11:12:42来源:《环球》杂志
字号  

“亚洲政治安全和经济发展两轮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中国所提出的建立亚洲‘命运共同体’,旨在解决这一失衡问题。”  “如果亚太地区实施结构改革并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它仍是最有可能为未来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的地区。中国领导人试图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举措使这一可能成为现实。”  2014年年底,在《中国的外交大转型》一文中,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的高级分析员蒂莫西·希思如此解读“习外交”。  这是十八大以来西方智库日益关注中国外交世界影响力的一种映射。希思们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强的实力和发达国家预计表现平平的增长轨迹,将对全球政治的未来产生巨大影响”,“随着中国对周边外交的日益重视,其维护核心利益的能力及改革国际秩序的自信将提升。”  他们试图探究“中国梦”“新型国际关系”“共同体”“一带一路”“亚洲安全观”等一系列顶层设计的战略内涵。  国际关系研究者们注意到,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进一步巩固了对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多边工作的布局,形成了“立足周边,谋篇全球”的大格局。一个令外界瞩目的显著变化是,如今的中国外交,正从“应对”向“塑造”华丽转身。
“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正成为中国外交的新定位。


关键词闪现大智慧


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已将内外政策凝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不仅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也是一个兼容中国与世界的综合外交大理念。


苏浩(外交学院教授)

高飞(外交学院教授)

周帅(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话语中,出现了一系列新概念。这些关键词,有的是蕴含着深刻哲理的战略理论,有的是具有战略高度的顶层设计,有的对于区域性秩序构建具有指导意义,有的对于构建合理的国际关系权力结构具有创新价值。其间闪现着中国外交的大智慧,大国气派呼之欲出。


2013 年 3 月 23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


中国梦:内外政策的凝聚点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时,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中对“中国梦”做了进一步解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辅相成: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已将内外政策凝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不仅将幸福美好的“个人梦”与兴盛富强的“国家梦”交织在一起,也与世界各国的梦想相通。2014年11月的北京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还提出了与地区各国共同谋求持久发展,共同构筑“亚太梦”的主张。  由此看来,“中国梦”不仅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也是一个兼容中国与世界的综合外交大理念。
新型国际关系:以合作共赢为核心
2013年3月访问俄罗斯期间,习近平在演讲中强调,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事实上,早在2012年2月,习近平作为国家副主席访美期间,就倡议构建“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美国与奥巴马总统举行“庄园会晤”时,正式提出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议,并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阐释了其内涵。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美两国元首“瀛台夜话”之际,习近平进一步建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