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空荡”,从铁路部门算账来看,是一种“吃亏是福”的酸楚。为了广大旅客能够回得了家、团得了圆,铁路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增开客车、增加运力,并不得不付出牺牲货运能力、停开部分货车、丢失货运市场的巨大代价。如此不计成本的投入,换来的并不是往返都满员的经济回报,铁路主动“吃亏”的心思有谁懂?单向客流造成的“车厢空荡”,恰恰彰显了铁路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而这种“空荡”,在某些“标题党”看来,则是挑逗公众神经兴奋点的“催化剂”。熙攘的春运对比空驰的客车,拥挤的人潮对比空荡的车厢,多么刺眼的场景,多么吸睛的新闻。于是,众声纷纭,各种“吐槽”接踵而至,有的甚至抱着“看笑话”的心态放任舆论“跑偏”。这些不懂规律、悖于常识的“吐槽”,不仅无益于回家之路,反而加剧了春运之难。
春运难不难?当然难。近几年,我国春运旅客总量都在30亿人次以上,相当于要在40天内帮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而通过铁路运输的客流达到2.89亿,平均每天超过720万人次,高峰期超过1000万人次。放在哪个国家,这些都是“难以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