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上海虹桥火车站内的"西藏5100矿泉水"赠水处。新华社发
2015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将发送旅客2.89亿人次。按铁路部门规定,多数动车、高铁乘客均可凭车票免费领取一瓶330毫升的“西藏5100冰川矿泉水”。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仅从2011年至2015年6月,铁路部门累计将采购超过20万吨的这种“免费水”,相当于每年至少购买约1.5亿瓶。记者调查发现,免费水发放随意、地点不明显,超过一半的旅客喝不到。与此同时,在铁路建设负债水平居高的背景下,免费水生产商毛利率多年超70%,净利润6年涨近40倍。
要么喝不到要么随便拿
2014年,全国铁路完成发送旅客23.2亿人次,其中高铁列车占比达38.5%。据了解,目前,铁路赠饮水只提供“西藏5100”一家品牌,以京沪高铁沿线为例,采购容量多为330毫升/瓶。铁路上海站的公告显示,持有“G”字头高铁列车或“D”字头跨局动车组列车的当日有效车票的旅客,可自愿领取5100矿泉水一瓶,“数量有限,赠完为止”。在部分车站,持有电子车票的旅客换取纸质车票后,才可以领取。
记者近日在京沪高铁、京福高铁多个沿线车站发现,明确“一票一瓶”的免费水站站管理混乱,旅客要么“喝不到”,要么“随便拿”:
在一些大站,领取点不容易找,旅客难喝到。记者在上海火车站看到,车站内有10余个候车室,赠水点却只有一个,且在12号候车室北侧,位置不容易找,只有从北广场进站的一部分旅客能看到。
多数更小的车站不发水,基本喝不到。2月8日,在安徽蚌埠、江苏常州车站,工作人员明确告诉记者,多数时间没有“西藏5100矿泉水”赠饮。
还有一些车站赠水可以“随便拿”。记者还在厦门北站的赠水点看到,多达数十箱的赠饮瓶装水在高峰时段却无人管理,路过就可以随便拿。
在多数旅客的心目中,有了车票就能领取免费水。但事实上,究竟有多少旅客能领到免费水呢?据多位专家测算,“如按高铁列车全年超过8亿人次的发送量估算,10名乘客里就有8人领不到”。
生产商6年利润涨40倍
那么,发放数亿瓶的免费水由谁来买单?铁路上海站一位客服人员说:“动车组票价中没有包含5100矿泉水价格,而是增值服务和营销手段。”记者在沿线高铁站点也看到,多数车站均在赠水点公告声明,票价中不含“5100免费水”价格。
不过,尽管免费水是无偿向消费者赠送,但仍由铁路部门花钱采购:据了解,每瓶“西藏5100冰川矿泉水”的生产商,均是西藏5100水资源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中央证券登记公司提供的信息显示,这家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注册地是英属开曼群岛,公司的大股东则注册在美属萨摩亚群岛,是一家外资控股企业。
记者调查发现,铁路赠饮水背后仍有三大疑问:
招标信息长期未公开,西藏5100公司净利润6年涨了近40倍。公告显示,2008年到2013年的6年间,西藏5100公司营业收入增长6倍,净利润增长40倍,其中2013年毛利率超过70%。最高峰的一年,近90%的瓶装水都卖给了中铁快运。
法律人士表示,按照现行招标投标法,在我国境内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家融资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但近年来,中铁快运、5100公司从未公开任何招标程序。
铁路部门的“大客户”采购价,却比部分网络渠道的零售价还高。
以2013年为例,根据上市公司公告,中铁快运“买水”就花了3.23亿元。按每年5万吨、约合1.5亿瓶计算,采购价约每瓶2.15元。但目前在淘宝等电商网站,白瓶盖的“铁路专供水”最低售价为2元一瓶,还不乏“买2箱送1箱”优惠。记者随机从上海、江苏等地卖家购买多个样品后,经向曾经销5100矿泉水的代理商核实,均系正品。
尽管属“营销手段”,花巨款买水依然要所有乘客分担成本。仅从5100公司披露的财报数据来看,从2008年首次采购至今,中铁快运累计已投入15.92亿元“买水”。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昌认为,即使赠饮成本不包含在票价内,每年数亿元的采购开支,还是会计入国家铁路的运营成本,最终由国企、乘客埋单。
据新华社
■说法
应公布招标信息,保证程序合法
专家指出,在我国,铁路仍是国有资产投资为主的公共服务产品。李红昌认为,争议背后依然存在问号:一是赠水环节管理有待完善,不能“买了不用”,甚至形成闲置浪费;二是采购环节必须合法依规,定价和品牌选择可以更多样;三是从国有企业治理角度,“花大钱买豪水”的方式不符合市场规律。
2008年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
李红昌则表示,国家铁路的采购效率和质量,是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必须及时公布招标信息,保证程序合法。他建议,铁路部门可以通过赠饮提升乘车体验,但必须在品牌繁多的矿泉水市场中,充分选择、定期竞价。
一些旅客表示,对发放免费水的标准和必要性,一方面可通过公开听证机制,听取消费者的合理建议,另一方面,也要提高采购、招标的透明度。“任何性质的企业和产品,都不能依赖公共服务渠道搞倾销,或不经招标形成长期的产品垄断。”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峰说。据新华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