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手持美国绿卡的留美博士叶长明和他的团队,在固始县流转了600多亩土地,投资2000万元,建立了以名优水果和名优花木为主的生态园。
河南农业大学在校研究生王灵光组建的合作社,是一支不一样的“农业团队”。70多人的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7岁,有30多岁的硕士研究生,也有多名“90后”。(记者 卢松)
王灵光带领他的团队改造农药喷洒机、开发无人植保飞机,承担国家投入超亿元的农业科技园区项目,打造技术外包和订单农业平台,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依靠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2月4日,28岁的王灵光对记者说。
在中原大地,一批像王灵光这样的人正在悄然形成一支农业“新军”,他们年纪轻、学历高、视野开阔,而且理念新、脑子活、懂经营,身份和经历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截然不同:手持美国绿卡的留美博士叶长明和他的团队,在固始县流转了600多亩土地,投资2000万元,建立了以名优水果和名优花木为主的生态园;从英国利物浦大学学成归来的“90后”小伙师鹏飞和晁思宇,投身绿色农业,在尉氏县岗李乡独楼马村当起了“快乐农夫”;30多岁的孙建超在西平县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近万亩,购买无人机等“高大上”农机,仅种地一年就挣几十万元……
“这些大学生、研究生,在规模化种植、生态农业、新型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做得风生水起,正在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的生力军。”省农业厅科教处调研员石有民说。
随着农村劳动力规模流动转移,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突出。
我省同样出现农业劳动力匮乏的危机,引发人们对“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担忧。农村曾流传这样的顺口溜:“‘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根本不谈种地。”
危机中往往蕴藏着机遇。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活力持续迸发,成为一片新“蓝海”,最近几年,我省农业不仅吸引来许多商业巨头跨界发展,更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奔向“农门”。
“高素质人才‘掘金’现代农业,是一个趋势。”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处长王民选坦言,我省需完善各项配套机制,创造良好务农条件与环境,让更多素质高、学历高、市场意识强的年轻人,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大显身手。
王民选同时提醒,农业投资周期长,不能期待短期就有回报。回乡创业的大学生要耐得住寂寞,一步一个脚印,在土地上收获“丰收”。此外,这些农业“新军”还要掌握市场规律,学会驾驭市场的本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实现人生价值。